Loading Player...

一篇热门文章吸引各地的人的注意,标题为:《德国为什么要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有一个人曾在德国生活多年,他的儿女在德国长大。这个人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但现在他发现德国的教育很有意思:
1. 德国的幼儿园没有年龄限制,所有小孩都是混在一起去上课的。
2. 德国学校都是半天制的,下午没课,只有课外的活动。
3. 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文。
4. 小学四年级毕业后,根据老师的推荐,让他去升学,或是让他按着自己的才干去报读课程,中专或以上到大学,也是如此。
5. 没有本科生,孩子一直读到硏究生。
6. 他们非常重视实践性的课程,孩子上课学习的过程中,比如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最少比国中晚两年。
7. 为什么那么多的德国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后还能分享到一半的诺贝尔奖?这个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的开发儿童的智力。”

以上这位曾在德国长大、孩子同样在当地受教育的人,分享说不一定越早让孩子学习的东西越多,他就必能成功。而在今天的社会,很多父母非常想让孩子很早去学习,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希望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更有能力吧。我们真的要好好审视自己。

儿童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

这需要视乎整个大环境。

在外国长大的孩子,他们在小学之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不单是德国,连其他的欧洲国家,甚是美国的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园或小学的课程也是半天制,而孩子放学回家后,并没有太多的功课需要写。从上述的人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他们之所以这样禁止孩子过早开发智力,是为了避免将来孩子的大脑变成了硬件,他们并不要给孩子的大脑塞很多东西,而是希望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并且加以训练。

周师母回顾两个孩子的成长,数算很多神的恩典。当时,夫妻俩在韩国做宣教士,孩子的成长的环境面对一些限制,因为当地的规矩是孩子要满四岁才能上幼儿园,当地的华人教会和学校也只有一间,没有别的选择;也曾经有人鼓励周师母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上幼儿园。

周师母如此忆述:

在老二大福三岁时,因为哥哥大吉去上学,大福便闷在家中、整天嚷着要上学,我便带他去了一间幼儿园敲门,看看能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念书呢?幼儿园跟我说孩子一定要满四岁。还有一次,我们认识一个国际幼儿园的校长,我们跟他提出孩子想要去学习,可否让他在三岁多一点就到幼儿园念书?这个校长跟我们较熟悉,他说可以让孩子试试看。但是那天孩子进去还不到30分钟,老师就把他带了出来,并跟我们:“対不起,你的孩子还不满四岁,所以我们不能收他。”当时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在此种情况下,我觉得真的是应该让孩子更多从生活或游戏中,快乐、慢慢地成长。

回过头看,我两个儿子真的有神的看顾,我自己在家里陪伴他们成长,他们除了在学校专心听课之外,下课回家就是我督导他们学习,两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补习任何一个科目。今天他们还是很快乐健康的成长,在社会上为主做服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和恩典。

所以今天,我看到香港很多的父母,在孩子还不到两岁时,就非常着急的给孩子报读幼儿园,甚至有的还要参加面试和考试,当我看到这些小孩子时,就替他们觉得可怜!两岁的孩子应该是在家中多睡觉,让他长得高大;多点跟朋友一起游戏,从中开发智力,而不是早早把他送到幼儿园。

我们可以继续参考一些外国的教育理念。

有一个在德国生活的爸爸,有一个七岁的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家长向老师提出,能否额外帮助他的孩子去学一些学校课堂以外的东西;他说他的孩子非常聪明,因为在孩子五、六岁时,已经自己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知识。老师反应说:“你应该让你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事发后约一星期,这个爸爸再次去见老师,并拿出他的孩子的高智商证书──一些家长会带孩子去做这样的考试──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老师却以奇怪的眼光看着这个家长。老师进一步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的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的大脑必须留下想象的空间,训练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父母不单需要知道孩子的需要,更不要盲目跟随社会风气。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回首过去,在以前的年代,孩子并不需要学这么多东西,他们是可以非常快乐的成长。今天,为什么我们会让孩子变得如此的忙?小孩子不像小孩子,似乎已失去了应有的单纯。

进行教育的重点

在德国,若父母非要在孩子上学之前进行教育的话,有以下三个教育重点:
1. 上小学之前,给孩子的教育基本的社会常识,如:不允许暴力,不可大声说话,培养孩子有适当的行为举止。
2. 让孩子从小主动、动手做事,以便他在幼儿园里,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制作手工。
3. 培养孩子的情商(尤其是领导力)。从游戏中开发他的智力,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关心人、建立友谊。

孩子应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研究

除了关注孩子需要学习多少知识,父母更要思考:什么年龄开始学习最好。我们可以认识不同的研究的指出。

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曾经发表一个报告,指出学童六岁之前,应只接受游戏式教育,而非正式学习,因他们的心智发展不足以应付严谨的课程。

又,新西兰也曾有一项针对孩子的研究,有两组的孩子,第一组的五岁开始接受正式的学校课程,其中包括写作;另一组小孩子则在七岁开始接受同样的课程。结果发现,第二组孩子的表现输给了五岁开始接受正式教育的孩子。但是,虽然起初七岁的孩子输了,但研究发现,他们到了约10岁,表现超越了较早接受正式教育的一组。由此可见,越早的学习并非对孩子越好。

英国的教育专家曾建议,六岁以下的孩子不应接受正式的学习,这年龄阶段的小朋友需要通过大量的玩耍发展社交技巧、学习情绪控制。若父母不注重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社交技巧和情商,过分注重学术方面,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他的健康、社交能力等等会受忽视。

结语

教育是对孩子一辈子的影响,并非越早让他学很多东西就一定越好。每一个孩子都不同,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兴趣,并鼓励他积极学习。

若父母很看重孩子的教育,可以把时间和心思化在孩子的身上,多陪伴他,给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覌──尤其是圣经的价值覌,这对孩子一生受用,这是对他们最宝贵的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