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1. 格言
格言是指一则简短的普世性的真理,是为了方便群众记忆而写成的,箴言便是格言形式。查考格言时,不要把过多的内容放进格言中,格言并不是神工作的法则,只是一般性说话,给我们生活上的建议,所以在解释的时候,要配合圣经其他能够补充这段真理的教训一起来看,然后才应用出来。格言按照内容分为八种:
1.1. 教导性的格言
箴22:17-24:22是智慧人的30则箴言,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上的待人之道。
1.2. 智慧的短语,或称为智慧的言语
箴9:1-6,每句话都短小精要。
1.3. 训诲或者禁令
箴8:24-31和8:33都属于这类,8:33是一则禁令:“要听教训就得智慧,不可弃绝。”
1.4. 劝勉性的格言
箴22:28说:“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为什么说这是劝勉的经文呢?这和背景是有关系的。原来,由于以色列人是从耶和华的手里承受土地,所以非常重视祖先遗留下来的产业。另一方面,地界是划分土地的权益,如果挪移了地界,就等于是侵占别人的产业了。
1.5. 数目字的格言
箴6:16-19属于这类,6:16说:“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讲完这句话后,接下来便逐一数出哪七样是耶和华所憎恶的,所以这种叫做数目字的格言。
1.6. 同义格言
整段格言是讲同样的意思,箴22:22-27都是教导我们不要与哪些人来往。
1.7. 反义格言
在一段经文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意思。箴11:1-31中,每一节都有正反两种意思,一方面讲出义人蒙神祝福,另一方面指出恶人被神厌恶。
1.8. 事实或经验之谈
箴17:27:“寡少言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这是作者所罗门的经验之谈。

2. 谚语
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一些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格言可以说是全世界都接受的,有一定的地位,谚语则是在地方上流传的,所以和当地人生活的某种方式有关系。
谚语一般都具有教导目的,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
2.1. 经验的谚语
这是描写实际的情况,一般是观察的结果,而不是固定的规则。例如箴17:28说:“愚昧人若闭口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这是作者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有时候是成立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作是一般性的原则来看待。
2.2. 教导性的谚语
教导性的谚语并不是一般性的教导,而是要开导人去建立某种价观。例如箴14:31说:“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神。”这句话明显是期待听的人能够作出回应。
谚语经常收录在一般性的讲论中,以及对某件事情的教导中。例如箴1-9章广泛地讲论了智慧人和愚昧人的对比,以及义和恶的对比。传道书和某些智慧诗篇也属于这一类,这些教导经常用一段有力的话作为结语,例如箴1:10-18是讲论恶人的道路,1:19则总结说:“凡贪恋不义之财的,结局都是如此;凡得着它的,它就夺去他们的性命”。这是很有力的教导。

3. 谜语
圣经中纯粹的谜语只是出现在士14:10-18,是参孙给非利士人的谜语,是关于蜜和狮子的谜语,这个谜语本身并不是智慧文学。古代的东方一带,智者经常用谜语来表达教导,所以有许多学者认为,数目字格言的背后是谜语的形式。箴言至少有六个例子:
3.1. 箴6:16-19:作者先讲出谜面:“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然后才讲出谜底是什么。
3.2. 箴30:15-17:四样不知足的东西
3.3. 箴30:18-20:四样不能明白的事
3.4. 箴30:21-23:四样使地震动的事
3.5. 箴30:24-28:四样有智慧的小物
3.6. 箴30:29-31:四样步行威武的动物

4. 劝勉
作者一般会在讲完劝勉的句子之后,加上动机或者结果,使听的人更加认同听从劝勉的重要。例如箴9:9:“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这节经文说明了教导智慧人和指示义人所产生出来的实际后果,整段话的目的,是指出听从教训的人便有智慧。
劝勉既可以是正面的命令,也可以是负面的,箴9:9属于正面的命令,箴22:24-25则是负面的劝勉,提到不可与暴怒的人结交,以免自己陷在网罗里,这种的劝勉带有提醒作用。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劝勉的目的都是要听的人回应和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