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如果要掌握历史背景,就要熟读列王纪和历代志,这两卷书详细地、清晰地把以色列的历史写了出来。先知所说的预言是针对着他们的未来的,对我们来说,则已经成为历史。

1. 留意书卷的历史背景
在查考的时候,我们要问三个问题,帮助我们明白经文内容。
1.1. 第一个问题是:“这段记载是预言还是教导?”先知书主要的信息是预言,但是也有教导部分,例:亚1:1-6是教导的部分,是撒迦利亚呼召以色列人悔改;1:7-21是预言部分,分别提到番石榴树中的骑士以及四角和四匠人的预言。
1.2.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预言是有条件的应许?或者是无条件的应许。”同时,要留意它是不是已经应验了,还是仍然没有应验。
1.3. 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说这个预言?”这三个问题都隐藏着历史因素,必须在查考时找找出来。

2. 找出一则预言完整的内容
先知书的预言都是收集在一起的,可是中间没有明显的分段,不容易确定每一则预言的开始和结束在哪里,同时也不敢肯定地说,这一连串的预言是给同一个群体或者针对同一种状况的,所以要仔细地找出一个完整的预言。
每个预言的背景可能都有不同,如果不去找出完整的一个预言,有可能会出现把某个预言的情境来解释另一个预言的情况。怎样找出整个预言内容,就要留意它的上文下理,这是需要仔细观察的。

3. 确定预言的类别(见“预言的类别”)

4. 按照字词正常的意思来解释,同时考虑整个预言中有没有用比喻和象征性的语言
无论看哪类的经文,必须先了解它的表面意思,然后才思想这些词背后的意思是什么。例:耶18章窑匠这段经文,当中提到窑匠用泥做器皿,看怎样好就怎样作。在开始查考的时候,首先要承认窑匠用泥做器皿是一个事实,这是字词正常意思。接着才去思想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窑匠、泥和器皿是不是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解释象征,就是要出象征背后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永恒的真理,是不受时间或者个人因素影响的。耶利米书提到的窑匠作器皿的经过,是暗示着神就是窑匠,信他的人就是泥土,既然窑匠有权“看怎样好,就怎样作”,神当然也有权掌握他的子民,正如耶18:6所说:“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
窑匠做的器皿经不起积年累月的侵蚀,会受到破坏,但是神有权掌握属他的子民这个道理,却是永恒不变的,不但在耶利米的年代合用,也是可以应用在今天生活的时代中。

5. 留意希伯来诗歌的特色
当时社会的人认为重要而又值得记忆的事,就会用诗写出来,所以先知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喜欢用诗来抒发感情。
先知的诗包括了赞美的敬拜,如赛42:10-13,经文开始便说:“航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岛和其上的居民,都当向耶和华唱新歌,从地极赞美祂。”
另外,由于先知们生活在国家混乱的时代,所以也写了不少哀告的诗歌,其中以耶利米写得最多,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先知所写的诗歌都属于希伯来诗歌体裁,所以要特别留意希伯来诗歌的特色。(请参考“诗歌体裁”部分)
希伯来诗歌特征简介:
5.1. 第一个特色:同义对句
“义”即意义,是指第一行诗的意思会由第二行或者接下来的一行重复加强。如赛44:22:“我涂抹了你的过犯,像厚云消散;我涂抹了你的罪恶,如薄云灭没。”这句诗所带出的意思是逐渐增强的,强调了神的慈爱。
5.2. 第二个特征是对比对句
第一行的思和第二行的意思形成对比。如何7:14:“他们并不诚心哀求我,而是在床上呼号。”这两个意思是相反的,表达出以色列民的背逆。
5.3. 第三个特征叫做综合对句
在第一行诗写完后,第二行或者接下来的一行会补充更多的资料,如俄21节“必有拯救者上锡安山,审判以扫山。国度就归和华了。”如果作者只说头一句,也能掌握内容,但是读完后面两句后,会觉得内容更加丰富。
查考预言的过程中,要记住多问问题,引发自己去思想当中的内容,可依以下五个问题思考:
第一:这段经文是针对当代以色列人发出的教导,还是指向未来的?
第二:这段经文是属于比喻,还是描写真实发生的事件?先知书经常会把两者交叉来写作的。
第三:预言究竟是有条件的,还是绝对性的,也就是没有条件的?
第四:经文的预言中,哪些已经应验了?哪些只应验了一部分?哪些仍然没有应验?
第五:经文的预言中,哪些部分是针对以色列人的?哪些是引伸至列国、甚至教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