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叶明道

Loading Player...

 

1. 安息日的争论(12:1-21)
主耶稣在开始传道的时候,法利赛人和文士等等曾经对祂很感兴趣,并且友善地对待祂,可是当主耶稣宣告祂有赦罪的权柄之后,法利赛人便和主耶稣决裂了。太12章是他们第一次和耶稣公然的争论。
太12:1-21的。经文告诉我们,主耶稣和门徒在安息日的时候从麦地经过,门徒因为饿了,于是掐起麦穗来吃,法利赛人因此质询主耶稣,指责祂容让门徒违反安息日的条例。
法利赛人以神的律法和犹太传统的解释作为基础,订立了三十九项安息日绝对禁止的行为,“收割”就是其中的一项。根据宗教领袖所说,门徒掐麦穗并在手上搓麦粒来吃这个动作已经算是在收割了。法利赛人却捉住这个机会,一心只想控告耶稣。
主耶稣的门徒全部都是犹太人,他们难道不知道安息日的条例吗?当然不会!门徒跟着主之后,已经知道主的言行和祂对安息日的态度,所以门徒在随意地掐麦穗的同时,也知道自己并没有违反安息日的条例,但是法利赛人把握这个时机来攻击主。
太12:3-6是主耶稣的回答,祂首先列举了大卫曾经吃陈设饼的事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这个事迹记载在撒上21:1-6,耶稣引用大卫吃陈设饼的原因,是让宗教领袖知道,如果他们定耶稣的罪,也就是定大卫的罪了。当然,宗教领袖绝对不会这样做的,以免引起群众的暴动。
引用完大卫的例子之后,主耶稣转移到祭司的身上,祭司在安日是需要在圣殿里负责敬拜的,主耶稣指出,如果按照法利赛人的看法,这种行为就是犯了安息日的条例,但是他却没有罪。因为神设立安息日的原意,是叫人休息和敬拜神,所以祭司可以做献祭和安排敬拜的工作。主耶稣用这个例子,指责法利赛人只是僵硬地要求别人和自己去遵从律法字面的意思,却不了解律法的真正意义。
讲完了两个例子之后,主耶稣宣告:“在这里有一个人比殿更大,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这是太12:6-8的主题信息。法利赛人过于注重宗教礼仪和规条,以致忘记了圣殿的真正作用是带人去那里敬拜神,主耶稣比圣殿更大,祂引用何6:6“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表达祂是安息日的主,只有先知道敬拜的对象,才能适当地遵守宗教的守则和礼仪。耶稣说祂是“安息日的主”,更向法利赛人宣告自己比律法更大,更超越。
太12:9-13是关于安息日的另一个争论,当时,他们在会堂遇见一个枯干了手的人,于是法利赛人刻意问了一条问题,“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他们这样提问的真正目的是要控告耶稣!
法利赛人看重他们的律法过于人的需要,专注耶稣触犯了他们什么规条,却看不见那个枯干了手的人的需要。根据犹太人对律法的解释,在安息日治病是不合乎律法的。假如现在有一个人受伤,有丧失生命的危险,根据律法,你可以使用止血带,或采取其他任何方法,使这人不致于流血而死;但是你不能采取其他行动来医治他的伤口。直到安息日过后,才能拿纱布,绷带或其他药物来医治他。
耶稣经曾多次在安息日治病,当中没有一次是情况危急的。倘若祂改天再医治,便表示祂顺从了法利赛人的权威,认同他们那些偏狭的条例相等于神的律法;倘若祂在安息日医治那人,法利赛人就可以因为祂破坏了规条,而宣告祂的能力不是由神而来的。耶稣是要让人看见法利赛人的规条是何等荒谬和偏狭,神不是规条的神,而是活人的神。别人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我们接触他们的最好时刻。
经过了一番的争论,主耶稣作了一个总结:“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接着便医治了那个枯干了一只手的人。这个故事发展下去,便是引来了法利赛人的不满,法利赛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于是耶稣就离开那里。
主耶稣不断地揭露法利赛人的行为,指责他们的假冒为善,但是当祂知道这些人图谋杀害自己的时候,却离开那里,到别的地方去,主耶稣这样做,因为祂受死的时候还没有到,所以祂故意避免和法利赛人起正面的冲突,为了等到祂上十字架的时刻来临,祂决定离开那个地方。
不过,有很多人跟着祂,于是祂又开始了教导和治病的工作,主耶稣吩咐那些得医治的人,不要把祂所行的神迹张扬出去,祂不希望有人带着错误的动机来跟从祂,妨碍祂的教导,引起人们对地上世界错误的盼望。
太12:17-21,是作者马太所写的一段话,他引用赛42:1-4,指出主耶稣是一位慈爱的救主,在审判来到之前,祂不折断压伤的芦苇;也不吹灭将残的灯火。

2. 主耶稣权柄的争论(12:22-39)
这段的内容是由主耶稣医治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开始的,当那个人得到医治之后,在场的人有两种反应,众人看见主耶稣的事迹,他们认定这位就是大卫的子孙,是他们期待的弥赛亚;但是法利赛人嘲笑主耶稣是靠着鬼王的力量来赶鬼。
主耶稣对这番话的回答简单有力,祂说:“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一城一家自相纷争,必站立不住。若撒但赶逐撒但,就是自相纷争,他的国怎能站得住呢?”这几句合乎逻辑的话,立刻瓦解了法利赛人的整套哲学,撒但怎么会赶出撒但呢?这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
接下来,主耶稣比较了靠着圣灵和靠着鬼王赶鬼的结果,(12:27-28)主耶稣要求我们的信仰立场是清晰的,若不和祂相合;就是与祂对立,主耶祂不容许我们选择中间的立场,(12:30)
12:31-32,是主耶稣的总结,祂两次强调,亵渎圣灵的是永远不会赦免的罪。法利赛人把主基督靠圣灵所行的神迹,当作撒但的能力,他们亵渎了圣灵。圣灵的工作是要叫人知罪,人知道了自己的罪,却没有办法救自己,惟有耶稣能为人类的罪提供解答,惟有接受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让祂成为我们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人,人类的罪才可以得到赦免。
在12:33-37,主耶稣用好树结好果子的比喻,继续责备他们。主耶稣提醒我们,人的口里所说的话,显示出人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对于法利赛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留意自己是否言行一致,没有追求认识真正的救主是谁,反而是渴望追求神迹。主耶稣知道他们早已看过足够的神迹和证据,假若他们肯敞开自己的心,早已信服耶稣就是弥赛亚了,只是他们定意不相信祂,所以即使有更多的神迹,也不会改变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