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春秋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因政争而逃难到楚国。楚庄王用接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两人相处很好。有一天,楚庄王问重耳:“将来要是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你怎样报答我呢?”重耳答说:“男女奴隶和寳玉、丝绸,你多得很,羽毛、兽齿和皮革,又是楚国的出产,我真不知该怎样报答。”庄王又说:“虽然这样说,总有什么可以报答的。我愿意听一听。”重耳道:“假使托你的福气,能够回到晋国,万一不得已和你在战场上见面,我就退三舍的地方。”(当时三十里为一舍)
后来重耳回晋国做了国君,不久,果然因为援助宋国要和楚国打仗。当两军相见时,重耳为了实践从前对楚庄王说过的话,下令全军后退九十里,一直退到城濮,方停止退军。从此人们就把对别人忍让退步,叫做“退避三舍”;也可用作对别人远避之意。
灵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罗12:10)
宋尚节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明福州一条孝义巷的由来。在福州有一个人,要建一座大厦,其墙甚厚。那时,邻舍亦在着手建屋。为了墙基,双方起了争执,相持不下。那人的父亲在北京作大官,他就写信给父亲,盼他致书当地在位,有权势的人压服对方。那知等了许久,纔得到一首七绝诗的回复:“隔海来书祇为墙,让人数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时秦始皇。”儿子读了,体会父亲之意,为着孝顺,自动将墙退回数尺。邻舍见了,甚受感动也自动将墙退回数尺,以义报德。各自退回数尺,一条大巷就产生了,取名孝义。
亚伯拉罕对罗得的谦让,使神赐福他,叫他成大国(创12:2)。大卫对扫罗的退让,使神“领他到宽阔之地”(诗18:19)。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