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经文:约5:1-16

二、神迹的解析

1. 毕士大池的虚幻期待

若是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回到耶稣的年代,同祂一起走进毕士大池,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呢?我相信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绝不是令你赏心悦目的影像,而是一幅灰暗阴沉的画面,像是落后地区医院的急诊室,有许多的重病患者,如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3节),他们有气无力的躺在池子的旁边,脸上浮现着焦急又绝望的神情。由于他们病了很久,所以空气中也弥漫着从病人身上发出的异味,更加强了外人对这个地方的排斥。所幸毕士大池并非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否则外来的人必定很难久待在那儿;不管怎么说,这里绝不是一个一般人喜欢去的地方。然而,那一天,耶稣却走进了毕士大池的廊子。

毕士大池到底有什么神秘,为什么这么多的病人躺在毕士大池旁的廊子里呢?毕士大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当时被建来作为蓄水的池子,以供应城市水源的需要。在哈斯摩尼王二世时期(大祭司西门二世),又建了下池(南池),以供应圣殿的用水。这毕士大池在1856年被发掘出来,正如圣经所描述的,有五个廊子。

毕士大的原名曾有些不同的争议,但最近根据昆兰所得的文献,也支持了毕士大的名字,希伯来文是Beth’esda,意思是“水流动的屋子”,Bethesda则是希腊文的音译。根据这考古上的发现,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水动,因为这个池子连通引水的渠道,特别是在雨季水多的时候,由于大量的水流涌入,以致水动的情形容易发生。此外,考古的发掘还显示这个池子曾经被当作罗马医治之神亚克里比阿(Asclepius)的“医治的圣所”,综合这些发现,解释了为什么有4节中“水动”的传说。

圣经说,在毕士大池五个廊子里躺了许多病人,包括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这些病人的希望,都是放在这个渺茫的传说上。相信这个传说一定带有许多得医治的见证,言之凿凿(在今天哥林多城的亚克里比阿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为得医治而献上的颂词),使这些重病无望的人,更加死心蹋地地在那里等候水动。但是人所杜撰希腊神话中的神,岂能医治人的病?当然若是依据水动“先下者得医治”的原则来看,第一个跳下去的人,肯定也不是什么大病,再加上心理作用,“感觉”得医治是常见的事。可怜的是这些重病者,甚至于包括了眼睛根本看不见水动的瞎子,也因为这样的传说,而眼巴巴的在那里等候水动。

这三十八年的病人不知道等了多少年,宝贵的生命就这样虚耗在无望的等候中!事实上,圣经并没有直接说明这个病人到底得了什么病,但是由7节,他回答耶稣:“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可以看出来,他身体的状况不是瘫了,就是严重的双脚无力,或是极端的虚弱没有力气,因为他自己不能走,必须别人把他“放”进池子。不过从耶稣吩咐他“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来看,瘫痪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个吩咐和耶稣医治另外一个瘫子的状况几乎完全一样。然而,由医学上来看,瘫痪是现象、或是结果,并不是原因;人瘫痪多因身上患有其他的重病,如中风、脊椎损伤、肌肉萎缩……致使他的身体瘫了。不过这人言语和思考的功能显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能够回答主的问话。换句话说,他能够想、能够说,但是行不出来,然则这正是他痛苦的所在;若是一个人连脑袋都失去功能,也许就不会这样痛苦了。

这瘫子的生活,就是每天将他的眼目专注在水动这件事上,生怕机会错过,下一次水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不知道这瘫子等了多少年,生命虚度了多少日子,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病了,若不等,其他的事也不能做。但等也是白等,即便水动能带来医治,可是每一次只有一个名额,对一个瘫子来说,哪里可能抢第一呢?这就是无奈,是一种绝望的无奈。

2. 你要痊愈吗?

就在这绝望和无奈中,突然有人问他一句话:“你要痊愈吗?”这句话一定触动他内心的深处,给他一点点的希望之火──“我在这里等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每天心中巴望的不就是痊愈吗?但难处是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帮助我,所以总是有人比我先下去,也许这个人愿意给我一点协助。”

看见吗,这个瞎子的思维仍然停留在那个虚无缥渺的传说上。的确如此,因为除了那个水动的传说,还有什么能够给他一点点的希望呢?即便内心的深处知道这也许是错的,但是除了这个传说之外,他已经没有任何比这个更具体的东西可以抓住。相信在过去的三十八年,这瘫子不是没有寻求其他的医治方法,他的经历应该和那个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妇人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医生的手中花尽一切所有的,病势并不见好……只不过换来的永远是更深的绝望。所以即便知道这是一个虚无的期待,还是要假装有那么一点可能,因为人若是没有了希望,就活不下去了。

3. 拿你的褥子走吧

让这个瘫子完全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陌生人并不是要在水动的时候帮助他,乃是直接的发出一个命令“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8节)而这个命令似乎带着权柄,一霎时之间他痊愈了,他的腿有力了,萎缩多年的肌肉、筋骨突然间长好了,他不自觉的就站起来拿起褥子走了,离开了这个羁绊了他不知多少年的地方,离开了他一直存着虚幻期待的地方。这瘫子完全痊愈了,这就是发生在瘫子身上的事。

显然,这个医治是出于极大的权柄和能力,但谁有这个能力叫一个躺了三十八年的瘫子起来行走呢?即使是医学这么发达的今天,要让一个瘫痪的、肌肉萎缩的人立即起来行走,也是办不到的。只有一个解释,耶稣基督的身上带着神的权柄和大能,这从神来的大能可以叫萎缩的肌肉立即长好,让一个全然软弱的人得回能力。

4. 安息日的医治

想不到的是,这么伟大的医治并没有让所有的人感动与高兴,反而是让一些人生气,就是一些固执在律法框框内的犹太人,只因为这个医治的神迹是发生在安息日。对这些犹太人来说,安息日是神的命令,而不是神要给人的恩典;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而不是生活中安息的日子。所以任何违犯这个定规的,都是不可饶恕的,是属于异类的,是要被谴责的。

虽然这个瘫子得医治是多么令人欢庆的一件喜事,但由于是在安息日发生,所以他们的眼睛就立刻被律法和传统的面纱给遮住了。这诚然是一件可悲的事,因此,耶稣和犹太人之间再一次为安息日起了冲突。(16-18节)

不过让人也有点讶异的是,这个瘫子在经历了这么大的医治之后,竟然没有立即回头去向那个医治他的耶稣道谢,就这样的走了。以致于当法利赛人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12节)他竟然回答不上来。这真是一个徒受恩典的人。

5. 不要再犯罪了

许多约翰福音的注释书,对这三十八年病人的评价都是负面的,这些看法相当合理,约翰虽然未曾直接的贬抑这个瘫子,但是他记了耶稣的一句话:“……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14节)似乎已经为这人过去的形象,作了清楚的定论。

耶稣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这个病人过去的形象,一方面也是解释疾病和罪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但读者千万不要这样看,反之亦真,认为所有的病都是因为罪造成的。我真是常遇见这样的信徒,任何不顺、灾祸、疾病,立刻联想到两件事:第一,是魔鬼的攻击;其次,就是犯罪,偶尔有些极端的传道人也有这样的认知倾向。我们可以简单的这样说,犯罪会带来罪果,但是生病不一定是犯罪的结果。的确,犯罪会导致一些问题如生病、打击等,因为神所爱的祂必管教,何况犯罪必然会带来罪的恶果。然而,生病不一定是从罪来的,例如保罗、提摩太都有一些健康上的问题,当然绝对不是犯罪的结果。可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忽略耶稣的提醒:“恐怕你所遭遇的更加利害。”对一个已经蒙恩的人来说,远离罪是必要的。

约翰虽然未明显的贬损这个得医治的瘫子,但是在字里行间却多所暗示,让读者稍微可以合理的去组合他的形象。首先,这个病人的人际关系恐怕不太好,因为躺了那么久,竟然说“没有人”帮助他。似乎他在被人放在毕士大池的廊子里以后,就随他自生自灭。照常理来说,至少有一些至亲的人可以伸出援手;太长的日子不敢说,若是几年之内的轮流照顾,应该是可以办得到的。

其次,这个人的反应有点迟钝,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人瘫了三十八年,不可谓不久,人生都瘫掉一大半,如今突然可以起来走路,竟然是若无其事般的一走了之;也不会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可以陡然间就好了,如正常人一样;也不察究那个医治我的是什么人,他何能行这样奇妙的事。若是他懂得这样想,岂有不立即跟随耶稣的道理?真是一个瘫子比不上一个瞎子!那个生来瞎眼的得医治之后,他清楚知道“这人若不是从神来的,什么也不能做。”(约9:33)。然而,却不见这个瘫子勇敢的说:“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叫一个瘫了三十八年的人立即起来行走。”

最重要的,这个人缺少感恩的心。瘫了三十八年得了医治,这恩典何其大!对一个心存感恩的人来说,绝不会一走了之。即便已经离开一会,但在确知得了医治之后,岂有不立即回头,向那位白白医治他的人献上最大谢意的道理?除非一个人的心麻木了,才会对这样的恩典毫无感觉。此外,他法对利赛人质问的回答也不妥当,对于“为何在安息日拿褥子行走”这件事,他不但没有立即辩护,反而是把责任推给那位医治他的耶稣。

那么,既然这人一无是处,耶稣为何要医治他呢?难道其他那些躺在毕士大池廊子里瞎眼的、瘸腿的……比他更不如吗?这个答案我们要在后面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