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使徒行传13:43-52
散会以后,犹太人和敬虔进犹太教的人多有跟从保罗、巴拿巴的。二人对他们讲道,劝他们务要恒久在神的恩中。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几乎都来聚集,要听神的道。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因为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于是主的道传遍了那一带地方。但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罗、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二人对着众人跺下脚上的尘土,就往以哥念去了。门徒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在教会的宣教历史、宣教运动上面,使徒行传第13章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段经文。不过,我想把讲道的这段时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我们先大概地谈一下在这章经文里头所发生的几个重要的事件;第二部分,我们把这些事件来归纳,看看我们怎么样理解宣教,宣教有些什么样的特质,我们参与在宣教的预备当中,需要在观念上面有怎么样的调整。第三个部分我们来看,这样子的认识对于我们传福音,对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在大使命里头,它有一些什么样子的意义。
我们就先来看使徒行传第13章里头的几个重要的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其中,我们要谈论的部分,第一段显然是在第1-3节,讲到在安提阿的教会,这一些教师和先知他们一起有一个祷告的聚会。在那次禁食祷告当中,圣灵吩咐、拣选了巴拿巴和扫罗两个人,组织一个宣教的团队,要往远方去。我们注意到,在这段经文里头,如果按照名字出现的次序来看─通常这些名字的次序代表着他们身分、地位、职分的差异─巴拿巴显然在安提阿的教会是带领的同工,因为他名列第一。而扫罗呢,显然在这个团队里头比较资浅,排在最后。从这个角度来看,圣灵的这个选择很有趣。各位可以想象,这对安提阿的教会来说非常有挑战─当家负责的同工被差遣要往远方去宣教,事工、团队显然需要有相当的调整。
可是如果我们从宣教团队的角度来看,他们当中不但有资深老练的同工,也有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就好像我们在后来的历史当中知道,保罗对于初代教会贡献非常重大,这两个人带着年轻的约翰作为帮手,按着神的吩咐就出发了。第2节的结尾很有趣,圣灵说,我所拣选的人要“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这是神的心意,这是神的命令、神的吩咐。
第二个故事,就是当巴拿巴和扫罗他们出发之后,在第4-12节,讲到他们开始在各地巡回布道,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叫帕弗,在那里他们进到犹太人的会堂去讲道,所以他们认得了一个人,这个人是犹太人,因为他有一个亚兰文的名字,叫做巴・耶稣。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耶稣的儿子”,我们不确定他认得耶稣,那如果他不认得耶稣,他的这个名字、他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呢,“耶稣”的意思是救恩,所以他名字的意思可以是“救恩之子”。
这个巴・耶稣是一个口才非常好的人,也很有魅力,他会行法术,所以经文告诉我们,在那里有一个重要的大官,一个方伯,省长级的人物,叫做士求・保罗,他对于巴・耶稣非常有兴趣,因为巴・耶稣的缘故,就认得了巴拿巴和扫罗,所以把他们请来,要听他们所介绍的这一个信仰。我们稍微停一下,我们因为太熟悉后来的故事,加上我们自己都是外邦人,所以我们对于外邦人信主等等,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其实在教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当安提阿的教会按着圣灵的吩咐,拣选同工、差遣他们往远方去宣教,一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想的仍然是犹太人的信主,想的是那一些读了旧约圣经,知道弥赛亚的应许,但是还在等候弥赛亚的来到的犹太人。巴拿巴和扫罗要去拯救的灵魂、要去传讲福音的对象,是这一些人,是对福音,对神的救恩有一些基础、起码的认识,但是不晓得原来它已经应验、成就了,这是这个短宣队的使命。
所以,对于巴拿巴和扫罗来说,当他们碰到巴・耶稣和这个大官士求・保罗的时候,你猜,他们真正想要针对的对象会是谁?当然是巴・耶稣,因为他是犹太人,他的名字还告诉你,他在盼望着救恩呢!可是,当巴拿巴和扫罗对着这两个人来介绍他们的信仰的时候,突然之间他们却发现,这个犹太人巴・耶稣对福音非常敌挡,不但如此,他甚至不希望其他人来听,可是那个外邦人,那个大官士求・保罗,倒是非常有兴趣。
如果你是短宣队的一份子,开会的时候你会怎么说?我们想要传福音的对象对我们态度很差,另外那个虽然他有兴趣,但是他不是我们的对象耶,我们难道要因为一个本来我们没有兴趣的人,跟我们要传福音的对象杠上,这样划算吗?大概不会有人这样做吧?如果我们跟巴・耶稣对立了,巴・耶稣背后的犹太群体、犹太社区、犹太信徒都会拒绝我们欸!可是经文告诉我们,那一天,当巴・耶稣敌挡巴拿巴和扫罗的时候,扫罗当场就责备了巴・耶稣,斥责他说:“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魔鬼的儿子(你哪里是耶稣的儿子?你是魔鬼的儿子),你是众善的仇敌,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现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暂且不见日光。”(徒13:10-11)
保罗好呛喔!超凶狠的,当场骂人欸,这是你要传福音的对象欸?可是保罗当场骂人,不单骂人,他让审判刑罚立刻临到巴・耶稣的身上,让他当场就瞎眼,不见日光。读到这里,我们大概都吓一跳,哇,还有人这样传福音啊?可是你想一想,保罗在做什么呢?其实他是把自己的经验,他曾经敌挡耶稣、他曾经迫害那些信耶稣的人,想尽各式各样的办法要使人不信耶稣,结果耶稣向他显现、大光照耀他,他当场就瞎了眼,不见日光。他在黑暗当中,然后因为耶稣的怜悯,重新得见光明。
原来,很生气的这个扫罗,他在做什么?他希望自己亲身的经历,今天可以如法炮制在这个叫做巴・耶稣的人身上。因为巴・耶稣做的就是他当初做的事。他仍然在想要把福音传给他,只是用一个也许是我们没有想象到的方法,让这个人真正成为“耶稣的儿子”,认识真神。在经文描绘这个故事的叙述当中,还有一些很特别的现象,我们所认得的那一个原来叫扫罗、后来叫保罗的这个人,他的称呼在故事的中间就改变了,他的名字就换了。很多人以为,“扫罗”是他在犹太人当中用的名字,“保罗”是他在希腊罗马文化,特别是在罗马各省巡回的时候所使用的名字。可是这样的解释不能很圆满地来涵盖所有的经文,因为我们知道,后来保罗仍然有回到犹太人当中,他曾到耶路撒冷去开会,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也都被称为保罗,而不是扫罗。那为什么会在这个故事中间这一段,突然之间改变名字?而且就没有再回头呢?
有一位新约的学者叫做MoisésSilva,他是我在神学院时候的老师,他是一个专门研究保罗的重量级学者,他提出了一个我觉得非常有趣,说不定可以帮助我们看见经文里头一些细节的诠释。士求・保罗领受了福音和真道,觉得信耶稣实在太好了,巴拿巴和扫罗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因着他的身分、官衔、他的影响力,所以他主动愿意地成为这个短宣队背后的赞助者、支持者。
在这里也许是因为士求・保罗的善意,也许他希望在宣教的事上有所贡献,所以让这个宣教的团队可以在罗马的势力之下有一些政治上面的支持和帮助,也许是这里所发生的状况。那,从短宣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扫罗为了回馈士求・保罗的帮助,他所做的事情就是,从此以后使用他的赞助人的姓氏作为他名字里头的一部分,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见的“保罗”。
这样的缘故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这里,有一个突然之间的变化,然后就从此不回头。不管怎么样,不管Silva所说的这一些是不是真实历史当中所发生的,至少我们注意到几个有趣的事情,就是短宣队成立没多久,来到帕弗,碰到巴・耶稣,希望传福音的对象这么强烈地敌挡他们,因为当场的这一个反应,造成了短宣队似乎有一点的改组,从此以后我们看见,短宣队的队长不再是巴拿巴,而是保罗,也许因为在对付巴・耶稣的事情上面,看出这两个人的恩赐不同(我猜,如果是巴拿巴,应该是要安慰他,不是责备他吧?)也许因为恩赐的不同,也许因为所做的事情看见圣灵的心意,士求・保罗就信主了!
这造成原来所选择的策略,那个“只对犹太人传福音”的策略,在当场有了第一次让大家重新反省的空间。也许这解释了为什么年轻的约翰离开了他们。以前,很多人解释约翰,都说“这就是个年轻小伙子,是个妈宝,在短宣的过程当中非常辛苦,他受不了,所以就回家了。”约翰也许年轻,但是我猜短宣队的队长应该是很老练的,他应该不会随随便便找一个不能吃苦的妈宝来做助手吧?再说,如果约翰是因为受不了苦,想要回家,他应该要回到安提阿,因为他们是从安提阿出发的,可是经文告诉我们说,他去了耶路撒冷,说不定,那个宣教策略的改变,要向犹太人传福音,却在事情的变化当中,转而看见外邦人更渴慕,外邦人的心是预备好的,圣灵也这样成就,说不定是因为那个转向外邦人的这件事情,让年轻的约翰在神学、信仰上,突然之间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调整和改变,所以他到耶路撒冷去报告给教会的领袖,看看这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处理?简单地说,在巴・耶稣的这件事情上,宣教团队成立之初有很多的挑战,有很多的变化,事奉也有果效,可是跟原来预期的不太一样。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段,在第13-52节,保罗和巴拿巴来到了彼西底的安提阿,他们进了犹太人的会堂,在读经结束之后,管会堂的人问他们说,有没有什么劝勉的话?这跟我们今天的崇拜程序很不一样,这两个人显然是新来的,读完圣经之后,知道他们两个人是新来的,所以问“两位兄台有什么劝勉的话?”照理来说,保罗应该起来自我介绍,可是他起来讲了一篇道啊!这一篇道,他把以色列的历史,从出埃及、得地为业,讲到大卫,然后突然之间有一个跳跃,他说,大卫有一个后裔、有一个子孙叫做耶稣,这个耶稣比大卫还要厉害、还要重要,他是神所设立的救主。怎么知道呢?还有人可以比大卫厉害呀?保罗说,有的,因为大卫死了、朽坏了,耶稣呢,死了,却没有朽坏,他复活了,从他的复活我们知道,他是神所设立的,真正的救主。
经文告诉我们,在会堂里头的这些犹太人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有兴趣,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他们知道旧约圣经,他们一直在等候这些经文的应验和成就,今天终于有人来说,这些经文已经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在以色列的历史成为真实了,他们当然有兴趣。这群会堂里头的犹太人很有兴趣,所以当场邀请讲员,他们对保罗说,你讲的很好,下个礼拜再来。
到了下个礼拜的安息日,保罗跟巴拿巴回到了那个会堂,会堂里头都是人,挤满人,从来没有这么热闹。所有人都很想要知道,真的应验了吗?我们等候的弥赛亚真的来到了吗?可是,原来会堂里头有一群犹太人,他们因为这么多的人,保罗、巴拿巴这么受欢迎,他们嫉妒,觉得被冷落了,他们觉得他们的宗教的理解、信仰的路线,好像在这两个人出现的情况之下,现在变成是不足,说不定是有错的,太没面子了,所以他们就找了一大堆的人来反对巴拿巴和保罗。你想要传福音的对象,再一次地和你站在对立面,你会怎么办?46节提到,保罗和巴拿巴放胆地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因为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将施行救恩,直到地极。”
讲保罗在宣教、在布道、在讲道,看起来呢,其实也满简单的,他好像永远就是把他被神光照的经验拿来,他对巴・耶稣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对会堂里头的犹太人,他讲的还是那一段,他永远就是讲他如何遇见耶稣,遇见耶稣之后对他的生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意义,这就是他一生活着的目标。
弟兄姊妹,你应该很佩服保罗,他不管怎么讲就只有这一件事,就是“我遇见主,主差遣了我,所以你也应该遇见主,你也该被主差遣。”当他说完之后,犹太人更生气了,因为他们被骂得很惨,他们被弃绝了,反而外邦人被接纳进神的国了。犹太人很生气,外邦人呢,都很开心,因为原来这些人只是二等的信徒,原来这些人只是犹太会堂里头的一些装饰品,表面上好像犹太人的信仰也可以为其他人所预备,不过其实那只是为了显出犹太人的民族优越而已。现在,这个新的福音、真正福音的情况之下,外邦人可以跟犹太人平起平坐,如果犹太人不信,好像外邦人还更是福音的中心了。
弟兄姊妹,我们大概从使徒行传第13章的开头走到结尾了,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经文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宣教。我们当中非常多的弟兄姊妹在台北信友堂进进出出的年日已经相当,所以我们对教会一点也不陌生,教会有哪些事工、有哪些事奉?今天早上在这里我们有崇拜,整个崇拜组的同工,有诗班、有负责司琴的、有处理网路直播、摄影等等的这些,我们还有什么?有各级的团契,团契里头有很多小组,我们有祷告会,有关怀、探访、信友通讯,我们有协谈、辅导、咨商,我猜我一定还有漏掉很多(虽然我准备的时候有很拼命地想),可是,刚刚我所列举的这些,以及我可能漏掉的那些,你仔细想一想,这一些事工可以放一起,宣教大概得放另外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拿崇拜为例,整个崇拜的进行,它的流程非常地一致和固定,虽然可能是不同的人来负责,不管是司琴或领会、讲道,假设今天的讲员临时生病了、交通耽搁了,他不能来,你猜我们的崇拜会怎么样?我们难道会开天窗吗?我不相信,我猜在这里我们有办法,即使讲员没来,我们可以有人立刻上来,说不定就还可以就按着今天所选择的经文,跟大家有一些分享,然后崇拜结束的时候,说不定有百分之五十六十的弟兄姊妹,完全不知道有发生什么事。
为什么?因为我们太有经验了,我们对于流程,对彼此应该有的配搭非常了解,我们有一个计划。保罗曾经说“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林前4:9)我们就用他这个比喻来讲好了,崇拜有一个剧本的,所有人都知道,按照那个剧本怎么样地按部就班、怎么样地照本宣科,可以让事工配合得很好,让弟兄姊妹在当中觉得得到帮助。
团契、小组、协谈、辅导都有一个剧本,都有一个事工的计画,基本上它会有临时的一些问题状况,但是按照那个剧本来进行,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也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宣教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啰,在过去二三十年,台北信友堂参与宣教的历史当中,我们碰过,不管是宣教士还是短宣队,才出发,航班就取消了,去到那个地方,应该来接的人没有出现、酒店被取消,到了宣教工场,因为天气的因素、健康的因素、当地的政治因素,完全无法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这些我们都碰过。我自己就曾经去到一个地方,在那里等来接我的人,等了五个小时之后,发现他搞错日期,他去了另一个城市,完全没有人可以来接我。
可是,所有参与宣教的人都知道,当这些意外、疏忽,当这些不按照剧本所演出而发生的事情,真的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不会就打道回府,我们也不能在那里破口大骂、抱怨连连,在宣教里头不按照剧本很常发生,然后呢?然后就是即席演出。
宣教它吸引人的地方,就在它的即席演出。如果你有这个概念,宣教就是即席演出,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一次使徒行传第13,巴拿巴和扫罗才刚刚组成,带着约翰,他们才经过了几站,领导的角色就改变了,队长换人了,团员回家了,他不愿意继续了,他原来签名、委身,他要去的是向犹太人传福音,今天这个短宣队说了他们只向外邦人传福音,他没办法继续了、他回家了。各位,你看见,这个短宣队丝毫不受影响耶,因为在第2节圣灵说:我召你们来,要做我要你们做的工。所有的宣教,真正的剧本在神那里、不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预备、安排,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多了解当地的需要,看看我们的恩赐才干,尽量做配合,但是事情就是会有意外,因为我们不是主人,因为宣教的特质就是─那是圣灵的剧本,是我们这一些人,按着圣灵的感动、吩咐,到那个地方去,做祂要做的事,不是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得即席演出。
我们都知道,组织的稳定有组织稳定的好处,大部分时候,常态型的运作,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组织,不过我猜我们这里大部分的弟兄姊妹都可以同意,在宣教的组织里头,它的确需要比较大的弹性,它要根据工场的需要、恩赐、配搭等等状况,常常要做调整或改变,因为它有各式各样需要因应的问题。
我们再看宣教的策略,这个宣教团队出发的时候,心里想的是犹太人,他们每到一个城市,去的就是犹太人的会堂,那是他们的负担。可是,圣灵的剧本不一样,每一次向犹太人传福音,他就发现他踢到铁板了,他就发现他被撵出城,他被追杀,有好多问题跟困难,然后呢,无心插柳,外邦人都急着要信,好像你不理他他都还扒着来,在圣灵引导的即席演出之下,这个团队转向以外邦人为主要宣教的对象,如果Silva所说的是真实的,圣灵不但带他们往外邦人去,甚至在那里为他们预备了许多资源,成为他们的同工。
你需要有即席演出的心态,你需要有即席演出的眼光,你才会认得出这一些来。你如果一定要贴着你原来所写的剧本,很可能在使徒行传第13章,宣教的主决定宣教的策略,不是我们的计划,我们再看第三个,我们看保罗和巴拿巴的宣教现场,在帕弗,保罗选择正面迎战巴・耶稣,所以他结了一个果子,就是士求・保罗。我们不晓得巴・耶稣最后到底有没有改变?至少士求・保罗是很清楚的。可是当他们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他们被撵出城,他们有一点屈居下风,可是,在那里他们结出了非常多外邦人的果子。跟巴・耶稣对抗,保罗让他失明,一个神迹搞定,可是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保罗只有讲道,他没有行神迹,没有天火从天而降,让那些犹太人通通死光光。没有固定的模式,上次成功的经验未必是下次的情形,甚至我们觉得很不顺利的过程,却很可能有大大得人的结果。即席演出,完全都在意料之外。即席演出好像什么都可以改变,不过在这整章的经文里头我们看到,唯一不变的,是保罗所要讲的信息─我就是要介绍耶稣,我就是要告诉你,我被大光照耀,我找到人生的方向,我被主找到了的那个经历。
他是因为敌挡耶稣,所以眼瞎,再见光明,他希望巴・耶稣可以,他希望外邦人也可以,所有人都应该看见光明、认识那对他说话、改变他、复活的主。所以,如果我们参与在宣教里头,我觉得这段经文对我们说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我们可能习惯计划,喜欢预备,都很好,可是,在宣教的工场里头、在宣教的现场,有太多可能的变化,你需要柔软、有弹性,团队很可能会有改变,只要你的信息不变。宣教是为了把耶稣介绍给人,是为了把人带到主的面前,除了宣教信息的内涵,除了福音的本质之外,其他的都可以改变。顺利不顺利,一个人、一群人,是谁带头,都不重要。
认识宣教是即席演出,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或者参与在宣教或短宣队当中,我想那个影响应该是比较直接、比较清楚明显的,可是别忘了,宣教也许是去到比较远的地方,也许是我们特别分别出一段时间,但是宣教也应该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的常态。传福音跟宣教,本质是相通的,如果宣教是即席演出,传福音应该也是即席演出。
传福音是即席演出,到底如何操作呢?这几个礼拜,我都在想这个题目,我找到了一个对我来说很有启发的资料,在加拿大Calgary大学有一个教授,他的名字叫做Keith Johnstone,他一辈子都在教人家即席演出。很多的戏剧有剧本,演员们知道自己的角色,他得去背那个台词,他得去揣摩那个心情,然后当上台的时候,他可以有一个好的演出。可是,Johnstone教授说,也许你也可以尝试即席,而且即席的演出呢,有很多特别的、很好的效果。很多人去找他学,他发现大家都太有那个“有剧本”的观念,所以在即席演出常常需要做一些调整和改变,他给的建议是什么呢?
第一个建议是:作你自己。当有剧本呢,你不是作自己,你是在揣摩剧本里的人物,他是什么样子的成长背景、他是什么样子的心情,但即席演出不是这样,是作你自己。你看,经文里头的保罗,超级作他自己的,对不对?我们去短宣的时候,从来都不敢骂人哪!他还叫人家眼瞎耶,超级作他自己的。
当我们传福音的时候,如果是有剧本的观念,我们常常会觉得,哎呀,我听到一个科学与信仰很好的演讲,所以我去找这些资料,把它背起来,然后讲给同事听,结果讲完我背的所有这些东西,三五分钟之后,同事问我一个问题,然后我就倒地不起了……为什么?因为那不是我的本行,那不是我的专长,我其实是在写一个剧本,希望那个剧本是成功的。
Johnstone说,这个很难,因为这不是即席演出,即席演出是作你自己,你不是学科学的就别讲科学,你不是学哲学的就别谈哲学,那谈什么呢?他说,如果你硬要装一个科学家的样子,有哲学家的那种思维或修养,那就是化妆术,化妆很难,化妆耗时间,化妆很专业,画不好就四不像,所以他说,作你自己,多好啊!
信仰就是分享我们的生活,就是谈我们的生命,圣经让我们随走随传,传什么呢?传我如何遇见主,主如何改变我,我不是科学家、哲学家,我就是一个无名小卒,那有什么关系?因为当你作你自己,你最真实,真实的东西会改变人,真实的东西会感动人,作你自己,是传福音最好的方法。他给的第二个建议是:不要做最好的,在即席演出里头,普通就好。他说,你上学的时候,课堂上老师给的例子、讲解的案例,都是完美的案例,你有没有注意到?学了完美的案例之后,你回家做呢,怎么做都不对,因为你做的都不是完美的案例,你做的都是真实的例子。为了讲课,老师只能给你完美的案例(这个我得承认,我很常做这件事啊),我们被鼓励要做最好的,成绩要最好、打球要最准,结果我们很有压力,当我们达不到目标的时候,我们就继续不断地努力、预备,弄到最后呢,传福音是一年做一次,因为我们一年才预备完一次的演出。圣经不要我们这样,圣经要我们即席演出,所以普通就好,传福音的“普通”是什么?你会不会被人拒绝?当然会,我们心里头写的剧本都是:我预备很好之后,祷告很久,到办公室邀请同事来参加教会的郊游,我才刚提,他就说好,最好是他就问我,教会什么时候有受洗班哪?
传福音不是这样,传福音是常常被拒绝,常常邀请人家都不想来,可是当你心里头知道,就是普通、就是正常,所有的这些都在预料中,那你有什么压力呢?也许你不需要那么有压力,你就普通、真实、作你自己,去谈你的信仰。第三,很多人以为,在戏剧的表演里头需要创意,他说,对,那是有剧本的的,不要把这个观念搬进即席演出,在即席演出,如果你希望你讲的每一句话都很感动人,那你就别说了,因为太难了!几乎不会发生的。
那怎么办呢?他说,在即席演出、在传福音的事上,创意不重要。创意不重要,那什么重要?心意重要。如果是你的朋友、亲戚,他们都认得你,你如果在平常是会关心人家的,你就算邀请得结结巴巴,他认得你,知道你的心,他会自己去填补那些空白,他会把所有的点连成线,替你把故事写完,他会愿意。我们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平常不太有心意,我们都是特别的创意,然后希望用那个创意一次打倒他。可是人性不是这样,因为他跟你在一起,他不觉得他在看你的剧本的演出,他是跟你生活的,那是非常即席的。即席的时候,人家要看的是心意,而不是创意。
最后,他说,一群人的即席演出,非常需要信任,因为有剧本的,你该讲什么台词、我该讲什么台词,有谁忘词了……等等,大家都知道责任的归属;可是即席演出的时候,没人知道你要说什么、下一句该接什么,所有的这一些都是非常流动且变化的,所以默契很重要,信任很重要。这个在第13章里头也非常清楚,巴拿巴和保罗非常相信圣灵的带领,不管怎么变化,这两个人好像没什么抱怨,他们就是很顺服,很委身。他们彼此的信任也很美,歌罗西书第4章告诉我们,约翰其实和巴拿巴是表兄弟的关系,他们是亲戚,你想,从约翰的角度来说,我参与了一个短宣队,原来要跟犹太人传福音,现在你们都跑去跟外邦人传福音,然后我的表哥原来是队长,现在我的表哥被干掉、队长换人了,然后所以他不想参加就走了,这对于巴拿巴跟保罗的关系来说,其实是有一点紧张的吧?可是读使徒行传第13章,一点都看不出来,在46-47节,说的其实是保罗自己被神差遣,大光照耀,他得往外邦人当中去、使人得见光明的那段,那是保罗的领受、保罗的异象!可是在46节,保罗和巴拿巴说这是“我们”的使命,你有没有觉得巴拿巴超级支持保罗的?虽然他的表弟很不开心,离开了,一点都没有影响他跟保罗的关系,所以这一个宣教的团队可以继续往前走。在即席演出里头需要的信任,他们有,他们就可以继续往前走。
今天讲这篇道,我心里的祷告是,我真的盼望在教会当中,我们对于宣教、对于传福音,需要换一个脑袋,我们太常想的是剧本式的,所以都在找那个高峰的经验,特别的表演,动人的台词。弟兄姊妹,不是这样,看起来在神的预备当中,不管我们去到哪里,我们就是跟别人谈我们生命的改变,我们就是愿意爱这些人、关心这些人,好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把生命里头最好的和他们分享。我们会碰到挫折,会被拒绝,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有人栽种,有人浇灌,最后神叫他成长。
我们一起祷告:
主,当今天教会在原址,我们预备要重盖,主啊,我们多么渴望你为我们建造的教会是吸引人,让人可以来到这里,生命可以改变的教会。愿主今天得着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说话,主,让我们知道你才是主人,让我们配合你的演出,让我们来讨你的欢喜。谢谢主,这样祷告是靠耶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