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金句:
“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帖前5:15)
背景:
从帖前4:3-5:11,保罗针对信徒信心生活上主要的“缺陷”(帖前3:10:“我们昼夜切切地祈求,要见你们的面,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思高译本),提出三方面的劝勉:圣洁自守(帖前4:3-8),弟兄相爱(帖前4:9-12),主的再来(帖前4:13-5:11)。
进入帖前5章,保罗提醒劝勉信徒,为着迎候主的再来,信徒具体该做的事和当尽的本分。
1. “彼此劝慰,互相建立”(帖前5:11)
2. 对于那“劳苦”“治理”的,就该“敬重”(帖前5:12-13)
3. 对于那“不守规矩”的,就该“警戒”(帖前5:14)
4. 对于那“灰心”的,就该“勉励”;对于那“软弱”的,就该“扶助”(帖前5:14);
5. 对于“众人”,都该“忍耐”(帖前5:14);
6. 不以恶报恶,要追求良善(帖前5:15)
7. 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帖前5:16-18)
8. 不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
9. 对听神的仆人“先知的讲论”(帖前5:20)
10. “凡事察验”,持守追求神的美善(帖前5:21)
这就是教会、信徒等候主再来,所该有的行动和光景。如果我们对劳苦服事教会的人轻视,对放荡不守规矩的人纵容,对灰心犹疑不定的人定罪,对软弱没信心的人弃绝,众人又彼此互相排斥,我们就已从主再来的盼望中堕落了。
思考:你曾受人恶待吗?当时你如何面对回应?
经文解释:
1. 参考不同译本
新译本:“你们要注意,不管是谁都不要以恶报恶,却要在彼此相处和对待众人这方面,常常追求良善。”
吕振中译本:“你们要小心,谁都不可以恶报恶,却要在彼此相待和待众人上时常追求良善。”
思高译本:“要小心:人对人不要以恶报恶,却要时常彼此勉励,互相善待,且善待一切人。”
现代中文译本:“要谨慎,谁都不可以恶报恶,要常常彼此关心,为别人的好处着想。”
当代圣经译本:“你们要小心,绝对不可冤冤相报,总要为大家的好处着想。”
2. 要谨慎
你们“要谨慎”,原文是现在时式的动词。
a. 要看见
“要谨慎”,在保罗书信另外九次都是“看见”的意思(罗15:21;西2:1、18),主要指看见复活的主(林前9:1),或是主耶稣向不同的人(林前15:5、6、7、8)或天使(提前3:16)显现。
b. 要小心,要注意
原文是命令语气,所以可翻译为“要小心”(思高译本、当代圣经译本);“要注意”(新译本),加上现在时式就清楚表达:
保罗要信徒继续不断的留心和实行接下来的劝勉,为何保罗要特别提醒信徒?
c. “你们要谨慎”这话是接在帖前5:14的“也要向众人忍耐”之后,表示一般人“忍耐”不了时,便会有激烈的反应,可能会以恶报呃,所以保罗提醒信徒必须小心谨慎。
思考:面对恶人恶事时,如何不以恶报恶?
3. 不以恶报恶
在新约里,“不要以恶报恶”也出现在罗12:17:“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彼前3:9:“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
a. 恶
在保罗书信出现二十五次之多,有几方面的意思:
i. 恶是危险的、对人有害的,例如多1:12革哩底人被喻为“恶兽”(思高版翻译为“可恶的野兽”)。
ii. 在道德意义上,与善相对的恶
作为形容词有“恶友”(林前15:33);“恶欲”(西3:5);“恶行”(罗13:3);“邪恶的工人”(腓3:2)。
作为名词有指人“制造恶事”(罗1:30);以色列人“贪恋恶事”(林前10:6);或是叫人跌倒的一件“恶事”(罗14:20)。
iii. 存心加害于人的“恶”,这是此处的用法。
b. 为何信徒不能以恶报恶?
i. 因为神会施行报应,这是神的特权(罗12:19)
ii. 若信徒以恶报恶,就是为恶所胜(罗12:21上),也就是被加害者的恶以及他自己内心的恶所胜,这恶会加恶者的恶作出回应,以致他自己也成为像加害者一样的恶人。
信徒要小心不受别人恶及自己内心的恶念影响,以致于以恶报恶,那么信徒要追求什么?
思考:我们如何警慎自己不心存恶念以致作恶?
4. 常要追求良善
a. 追求
指“追求”,有“极力追赶”之意,圣经中常用来指“逼迫”。
保罗曾经是“逼迫人的”(提前1:13),但保罗竟然用这强烈的字来表明基督徒行善的义务(参林前14:1:“追求爱”,提前6:11:“追求公义”,林12:14:“追求与众人和睦”)。
b. 追求良善
i. “常要追求良善”,此处的“追求”原文乃是“跟随”。
良善是追求不来的,只有主是完完全全的配称为良善;跟随良善,其真实的意义,就是跟随主耶稣。──寇士远牧师。
ii. 良善”可翻译为善待(思高译本),就是为别人的“好处着想”(现代中文译本、当代圣经译本)
iii. 施予良善的对象
“无论是谁”按原文两次重复出现,更好翻译为“无论何人向着任何人”
当时,帖撒罗尼迦信徒正在遭受犹太人和外邦人的逼迫,所以保罗要信徒特别“要谨慎”,不可凭血气对付血气“以恶报恶”;而“常要追求良善”,以神的性情来对待别人,不但在肢体之间“彼此相待”,也要在非信徒之中“待众人”。
总结:
1. 在教会中无论别人怎样待我们,即使是恶待,也不可以牙还牙;基督徒总要以善胜恶(罗12:21)。
2. 报复绝不是基督徒应该选择的方式(参罗12:17;彼前3:9)。基督徒蒙召是要去赦免别人(参太5:38-42,18:21-35)。
思考:追求良善最佳办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