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传5:10-5:20
钥节: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赀财,反害自己。(传5:13)
前言
在上一讲我们指出所罗门认为世界不仅不公平、有欺压,就算显赫一时的人物,随着时间的过去,总会被遗忘。他又分享了自己的宗教生活经验,给我们很多的劝勉。他提到人来到神的殿,即表示“神与人同在”,这是何等的美好。他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在祷告时与神相交,要小心慎言,不要随便起誓,因为冒失多言,就显出我们愚昩;更要心存敬畏,否则所做的事情就算有多伟大,也会显得毫无意义。
这一讲我们会集中讨论积存财宝,反而害己。在世俗的观念,人都追求财富,但基督信仰却反其道而行,强调不追求世上的财宝。这种财富观是否违背人性?
传道者说:“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赀财,反害自己。”(传5:13)大祸患是指着财主积存财富,但财富怎样为人带来祸患,传道者没有具体阐述。他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提出多钱财可能成为人的忧累,令人不能安睡;贫穷人因为没有富人的忧累反而睡得香甜。传道者在这个段落反复申论贫富人的景况,财富更多,人走到尽头也只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这让我想到诗49篇的内容:“人不可倚靠自己的财宝,惟有主才能救赎我们的灵魂”,可以说是这个段落的补充。
1. 经文透视:传道者的体会
贪财不安息(传5:10-12)
传道者说:“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传5:10)圣经的立场不是说财富不好,只是强调人不可以贪财。在新约圣经中,使徒保罗也提醒他属灵儿子提摩太不要贪恋钱财(见提前第6章)。银子虽多,也只能眼看。财主因为贪财而多计算,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贫穷劳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反得安息。
积财成祸患(传5:13-17)
有些人说自己不贪财,只是积存足够的钱财,以备日后之用。传道者却说:“财主积存赀财,反害自己。”(传5:13)这些财主虽有儿子,但由于过分注重业务,一味积财,忽略了家庭;一旦儿子不能继承事业财富,他们终归亦不会得到满足。何况人有生老病死,财主也不例外,在病患中,任何人也不能享受自己积存的财富。
因此,人若不能有正确的财富观,没有正确的目标,只一味积财,也是毫无意义。记得在第4讲我跟大家分享过山东一个首富的故事,他很有成就,家财无数,但忽然离世,最终也只得两手空空。传道者说我们生存若只为积财,为事业而存活,无法享受得来的成果,这也是虚空。
用财要有道(5:18-20)
传道者说:“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神赐人赀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传5:18-19)
人要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要晓得富财是神所赐予的,要懂得享受,不要因贪爱钱财,不断积存而错过了神所赐予的享用时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尽力将财富用在有益处的事上,不要被财富捆锁,作守财奴,要懂得尽力奉献,帮助有需要的人。
2. 讨论引伸
贪得无厌
从传道者提醒我们如何处理财宝,也令我想到一个成语故事“贪得无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后人将它引申成“贪得无厌”这句成语,用来训诫人不要贪求多得,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而落得身败名裂。
智伯,是春秋时代的人。他的野心很大,有一次他联合了韩、赵、魏三国,把中行氏给灭掉,侵占了中行氏的领土。过了几年,他又派人向韩国要求割地,韩国惧怕,就给了他一块有万户人家的土地。智伯这回知道了食髓知味,又向魏国要求割地,魏国本来不想给,但是也怕围攻,只好和韩国一样,也给了他一块土地。智伯心中更高兴了,向赵国索取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但是赵襄王拒绝了,智伯便结合韩国和魏国要攻打赵国。赵襄王采用谋士的计策,迁都晋阳,准备了充足的粮食来抵抗智伯。这样经过了三年,智伯始终没有办法攻下晋阳。赵国的粮食快要用完了,赵王派人去游说魏和韩,与他们联合起来,倒戈攻打智伯。因为智伯的野心太大了,魏国、韩国就答应了。于是,赵国连夜出兵,韩、魏两国跟着回应,把智伯击败,并瓜分他的土地。当时,天下的人不但不同情智伯,反而讥笑他“贪得无厌”,得到报应。
正如传道者所提醒,人不要贪财。贪得无厌,最后也会如智伯的下场。
贫富不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明白为何神容让世上有贫富的差距。
有人分析,从人性的角度去看,穷人和富人根本没有分别。然而,因着他们出生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际遇,而令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穷人和富人观念差异是什么?下表简单地概括了当中的差异:
穷人的想法 | 富人的想法 | |
1. 命运 | 老天决定命运 | 自己决定命运 |
2. 目标 | 目标模糊 | 目标明确 |
3. 行动 | 想要不行动 | 想要并行动 |
4. 人生 | 待在舒适圈 | 开创新领域 |
5. 思考 | 消极以对 | 积极进取 |
6. 困境 | 看见困难 | 看见机会 |
7. 学习 | 止于所知 | 不断进修 |
8. 赚钱 | 有赚就好 | 一定要赚 |
9. 收入 | 薪资 | 薪资加被动收入 |
10. 投资 | 凭感觉 | 讲逻辑 |
以上都是世俗其中一种定论。世上为何有富人和穷人,传道者也没有给我们提供答案。我参看圣经箴言,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祷告:“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30:7-9)这真是充满智慧的祷告。这个祷告虽不能完全反映圣经的立场,但祷告者的想法很通达,他求不贫不富。贫与富都尤不得人去决定,他求神帮助懂得敬虔过活。我们都明白人性的软弱,一旦处于极端的环境,恐怕会偏离神。求主帮助我们懂得面对生活,行事为人能合乎神的心意,对财富有正确的观念。
积存何益,享受生活
传道书有一个重复的主题,就是在日光之下,要懂得享受生活,不要一味堆积钱财。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并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神的恩赐。”(传3:1、12-13)又说:“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神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传5:18-19)
真正福人,敬畏真神
“福”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极其悠久。单看“福”这个字的构造,就可以看到当中的意义。“福”字由“示、一、口、田”四个字组成。其中,“示”字旁有福禄之意。
因此,可以这么解释,福字是“一口田,衣禄全”。在我们的祖先看来,有衣服穿,有一口田,能吃饱饭那就是福气了。这种解释很直接地表达了我们祖先对福的理解,当中充满了朴素的情感。
然而,圣经对“福”有更深入的理解,“福”不仅在于有衣有食。传道者认为“福”就是“敬畏神”(传12:13)。诗篇又说:“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敬畏耶和华,甚喜爱他命令的,这人便为有福。他的后裔在世必强盛;正直人的后代必要蒙福。”(诗112:1-2)敬畏神才是真正的福!
反思问题
1. 为什么有人说“人为财死”?什么才是正确的财富观?
2. 圣经论及的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