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圣殿是向着东方建造,在圣殿的南北两边,各有一排祭司的圣屋,他们亲近神,代表以色列人事奉神,在那里吃百姓献祭的圣物。本章除了讲明圣屋的构造之外,也特别指明了圣屋和祭司事奉的关系。(思想:牧师该不该住在教会或附近?)
1. 圣屋在哪里?
1.1. 第1、8节:圣屋是在内院的两旁,紧贴着内院而建,然而实际的位置是属于外院,也是由外院进出。
1.2. 第13节:圣屋有南北两座,一所向北、一所向南,各长一百肘(由东到西),宽五十肘(由南到北)。
1.3. 圣屋主要的用途是供亲近耶和华的祭司吃祭物、放祭物以及更换圣衣的地方。
1.4. 上帝为什么要特别规定一个地方作为祭司专用为吃、放祭物的地方?
2. “进”圣屋的目的──让神仆明白服事的预备要慎重不可随便。
2.1. 祭司进出圣所不可以直接到外院,或是由外院直接进入,要先到圣屋更换他们的供职的衣服。
2.2. 这说明了在上帝面前事奉是与外院一般人的生活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是要他们认清事奉上帝是要圣洁的。
2.3. 祭司进出圣所要更衣,这是挺繁琐的仪式──第14节:接近圣洁的神绝不是件随便的事。祭司按规定要穿圣袍,它象征着祭司在接近神的时候,有一颗圣洁的心。祭司一定要穿上这些特殊的衣服才能在圣殿的至圣所事奉。因为这袍子是圣洁的,所以祭司出来见百姓之前要脱掉它。
3. “出”圣屋的目的──让神仆明白没有高人一等而要与之认同。
3.1. 结42:14:“祭司进去,出了圣所的时候,不可直到外院,但要在圣屋放下他们供职的衣服,因为是圣衣。要穿上别的衣服才可到一般的外院。”
3.2. 祭司穿着事奉神的圣衣,是极为荣耀华美;但不适合于日常应用。因此,他们出了圣所,要把圣衣脱下来,换上平常人的衣着。
3.3. 使徒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9:22)
3.4. 思想:戴德生于1865年创立内地会之始,特别强调和中国百姓认同,这种“道成肉身”的精神,表现之一,就是所有内地会的教士,都必须穿中国式衣服。当时,男士需将前额的头发剃掉,后头装上一条假辫子,穿着长袍马挂;女教士们要穿传统中国妇女的衣服。
4. 丈量土地并区分圣俗(15-20节)
4.1. 上帝要先知丈量圣殿四围的地,并强调是为了分别圣地与俗地,藉此也强化了前面借着圣屋所显示的圣地、俗地有别的观念。
4.2. 这圣地、俗地有别的观念即使在新约中也仍然要持守,如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提醒:“上帝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上帝的殿……,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林后6:16)
4.3. 在我们事奉的生活中,有否留意圣地、俗地的分别?
4.4. 思想:马丁路德认为:若是为荣耀神而作,洗地扫街都可以有属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