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封信的格式是相同的,首先指出收信的教会是哪一间,接着讲教会的长处、改正的方法、得胜的应许、基督的本性、责备教会的话和悔改的呼召。
每个教会的信都是针对其地理、文化历史背景以及独特属灵情况而发出,到了最后,基督呼召每一个教会都作得胜者,靠主胜过罪恶、遵从主的命令,至死忠心,以致得到神国里的福分。这七封信虽然注明是给七间教会的,但是也适合在其他教会宣读,因为讲完每间教会之后,都强调“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代表这些话语是来自圣灵的,并且是教导众教会信徒的。
1. 以弗所教会(2:1-7)
以弗所是古代大城市之一,而且是小亚细亚中最大的城市,有“庙宇之城”的称号,亚底米女神的神庙耸立在市中心,这里后来更加建立了两座敬拜罗马皇帝的庙宇。保罗在第三次宣教旅程建立了以弗所教会,作为向整个小亚细亚地区传福音的中心。
在以弗所的信中,基督自称是“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个形容引用了1:12-20的经文,说明基督是维系教会属灵生命的,祂与所有的教会同在。
2:2-3是以弗所教会的长处,他们能够认出谁是假的使徒。由于以弗所位于通往罗马的大道上,有不少巡回布道的教师都会路经此城,所以教会有需要分辨教师的真假。与此同时,他们也为主的名忍耐、劳碌,不容忍恶人的优点,这是指着他们面对假先知或其他势力的逼迫时,能够坚忍到底。
另一方面,以弗所教会恨恶尼哥拉党,胜过别迦摩和推雅推喇教会,尼哥拉党可能是当日教会中的异端,把自由当作拜偶像和放荡生活的借口,在以弗所教会中,他们背离真道,只着重行为,以弗所教会恨恶他们尼哥拉党,并且持守真道。
2:4是以弗所教会的失败,以弗所教会失落了“起初的爱心”,他们不是失去爱神的心,而是失去爱人的心。信徒之间缺乏了爱,便引来纷争。基督警告说,如果他们不愿意悔改的话,便会把灯台挪走,这是严厉的警告,象征基督不再承认这间教会是属于祂的。由此可见教会内部的和谐关系在神的眼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以弗所教会的领袖和信徒愿意听从教导,神必将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代表基督会赐给以弗所信徒永远与神同在的生命。
在犹太文学里,伊甸园与乐园都是指义人来生所居住的地方。因此犹太教师提到将来亚当的乐园、天上蒙福者的乐园、在神国里义人的乐园。这里的应许所指的是在神国里面的义人的乐园。2:7强调,将“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们也是有特别意义的。新约常常用“树”来称呼耶稣所钉的十字架,和合木则用“木头”这词,以弗所的亚底米女神庙是建在树的神龛上,于是,树成为以弗所和女神的象征。以弗所的信徒曾以亚底米的树为神圣生命的中心,甚至是神与人的中介,现在他们知道神乐园里的永生,借着这位死而复活者的十字架,已经赐给他们了。
总结来说,以弗所教会是成功的教会,愿意为主劳碌,又能够辨别真理,可惜失去了起初爱主的热情。
2. 示每拿教会(2:8-11)
士每拿是繁荣的海港,是小亚细亚美丽的城市。
士每拿的犹太人恨恶基督徒,2:9所说的“自称是犹太人的”,是指在士每拿居住的不信的犹太人,他们仇视基督徒,并且向政府告密陷害基督徒,这种犹太人不配称为犹太人,而是“撒但一会的人”。“撒但”这名字的意思是控告者、毁谤者。这群犹太人具有撒但的天性。这并不是约翰对犹太人的观点,毕竟他自己也是犹太人,这说法只是反映有些犹太人已陷入无法回头的背道的路上。
2:10指出撒但借着一些方法,把士每拿的几个基督徒关到“监里”,他们要受“十日”的逼迫。监狱本身不是刑罚,而是个等候宣判的地方,犯人可以被判下到盐矿作劳工,或者被驱逐出境,又或者需要判死刑。“十日”这个词和士每拿教会的风俗有点关系,因为这里最著名的是武术,在比武的时候,他们会三十人一组,连续比武十天,得胜一方可以得着财宝作为奖赏。“十日”是一个有限的数目,表示士每拿教会受的患难是短暂的,经过了这样的逼迫之后,他们将要得着“生命的冠冕”,“冠冕”是指运动上胜利者头上的桂冠,这里的意思是指永远的生命,和2:11提到的“不受第二次死的害”是异曲同工的,这是犹太人的一种表达方法。死亡是人人都要面对的,这事无人可以避免,但更苦的就是死后第二次的审判,或是不配从死里复活,或是在末日要受审判之苦。这里提醒了士每拿教会,被人恨恶而死,一定比神审判所受的苦要轻得多。士每拿是一个面临最多逼迫的教会,并没有过失的地方,所以得到主的称许。
3. 别迦摩教会(2:12-17)
别迦摩是罗马帝国的种籽城市,也是小亚细亚的宗教中心,在耶稣的时代,别迦摩建立了一个该撒奥古士督的像,于是成为敬拜该撒的城市,最盛行时,一共有三间敬拜皇帝的庙,整个城市十分盛行帝皇崇拜。此外,罗马以宗教为政治的工具,选定别迦摩成为宗教中心,每一个宗教至少有一座庙耸立在这个城市,在海拔1000呎的高山上,更有一座太阳神丢斯的大祭坛,启2:13说,别迦摩“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就是指丢斯那个祭坛而说的。
2:12指出,以下的这段话是“那有两刃利剑的”说的,“两刃利剑”是罗马君王的象征,只有君王才可以在公开的场合拿剑的,“剑”也是罗马最高权力的代表,这段经文称呼基督是有两刃利剑的,代表只有基督才是君王,是掌管一切的主。
面对种种患难,别迦摩仍然有信徒忠于耶稣的“名”,2:13提到“见证人”在希腊文是殉道者的意思,这可能是圣经第一次以这称呼来形容一个为基督作见证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从2:14可以知道别迦摩是一个顺从了巴兰教训的教会,并且与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相系。
巴兰是旧约的先知,不把神所拣选的百姓带上去应许之地的道路,反而进入外邦人摩押的城市,随从敌人的邪恶风俗,巴兰是向虚假信仰妥协的例子,犯了灵性上不贞的罪(参民22-24和31章)。
尼哥拉和巴兰的名字具有相同的意义。“尼哥拉”的意思是“他征服百姓”,而“巴兰”是“他吞灭百姓”。经文中提到的“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是这里的重点罪恶。在别迦摩,有些教师竟然鼓动信徒,以基督徒不在摩西的律法之下为借口,说大家可以任意而行。这种放任的观念带来教会中罪恶。
在2:16-17,主发出悔改的呼召,凡是得胜的,主“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新名”。根据犹太传统,在约柜前的吗哪是放在西乃山某个山洞里,他们相信基督再来的时候,会再次降下吗哪。“白石”可能是希腊文化中的一些类似入场证或者入会证的证件,按当时的风俗,两个人如果愿意结成朋友,就把一块石头分为两半,各执一半,藉此可自由进出双方的家。另外,运动会里的胜利者会得到一块石头作奖赏,是政府出钱资助的一份奖品,得胜着得着白石,表示可以与基督共享天国的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