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叶明道

Loading Player...

 

主要分为两段:第一段载保罗从以弗所到米利都的经过(20:1-16);第二段是保罗在米利都和以弗所长老的告别(20:17-38)。

保罗到了马其顿后,马不停蹄地探访教会,劝勉门徒,然后便转往希腊去,在亚该亚的首府哥林多停留了三个月。他停留这么长时间,可能是因为当时刚好是冬季,船只不定期开航,他只好被迫逗留在哥林多。在这段期间,他写成了罗马书。

保罗原来的计划,是准备在春天的时候,直接从哥林多坐船到巴勒斯坦,可是有风声说,犹太人要谋害他,所以决定避开他们,走另一条路线。20:6透露保罗准备启程的季节是在逾越节之前,逾越节之后的50天就是五旬节。在这个时节里,有不少的犹太人会上耶路撒冷守节,如果有人想在船上找机会袭击保罗的话,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另一方面,保罗当时身上带着外邦教会的信徒奉献给耶路撒冷贫苦的信徒的一大笔的捐款。保罗十分重视这次收集的捐款,不允许在路上被偷或者发生其他意外,为了安全着想,他先从原路返回马其顿,然后再作打算。

20:4所列出的同工名单似乎是奉派陪伴保罗送那笔捐款去耶路撒冷的,当中有三位来自马其顿,两位来自加拉太,两位来自亚西亚,他们先去了特罗亚,在那里等保罗,保罗和其余的人过了除酵节才动身,前往特罗亚。

20:7-12记载保罗在特罗亚停留七天的经历,当中最轰动、最惹人注目的,当然是保罗使少年人犹推古复活,这是在特罗亚擘饼聚会的一段插曲。

当时,坐在窗台上的少年人犹推古因为保罗的讲道太长,自己又疲倦,所以昏昏欲睡,结果从三楼掉下来死了!但是,保罗使犹推古复活过来,20:10简单地叙述了整个过程,经文说:“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他身上。”

20:13-16叙述了保罗从特罗亚到米利都紧密的行程,米利都在以弗所的南面50公里。20:16告知,保罗决定越过以弗所,是避免在亚西亚耽误时间。这有可能是因为他必须换船才能到达以弗所,再加上如果到时候又有一年前的暴乱发生,可能停留的时间要更长一点,保罗赶着要上耶路撒冷过五旬节,他不愿意浪费时间。

保罗匆忙赶回耶路撒冷,是因为他已经错过了耶路撒冷的逾越节,所以不想再错过50天后五旬节这个大节日。另外,按照保罗书信提供的资料,耶路撒冷这时候有饥荒,保罗赶着要把在马其顿等地方筹集的捐款带去救济耶路撒冷的犹太居民,表达外邦教会对犹太教会的一番心意。对保罗来说,这个举动更加象征着马其顿和亚西亚一带的基督徒,与耶路撒冷母会合一的关系。

保罗自知不会再回亚西亚了,于是争取机会向以弗所教会的领袖告别。这篇赠言最能表达保罗在以弗所事奉三年的那种复杂心情,这也是使徒行传记载的唯一一篇保罗对基督徒所说的话,既反映出保罗率直的性格和那种无奈、迫不得已要离开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在以弗所服事三年以来的辛酸。

这段经文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0:18-27,保罗回顾自己宣教的工作,叙述他怎样尽心竭力,然后说到前路未明,又说他甘愿为基督舍命。保罗语心长地说,自己已经悉心地教导以弗所的长老,所以在他离开之后,长老们对所学的道就要自负全责了。第二部分是20:28-35,保罗指导教会领袖要怎样处事为人,要如何毫无保留地服事教会。在保罗的事工中,长老们领导的角色十分重要,他在第一次宣教旅程的期间便按立长老服待教会。

保罗用“服侍主”来形容他的工作,正如他经常称自己是神的仆人一样,仆人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要服侍。20:18-19显示事奉者的三个品质:
1. “凡事谦卑”:既不为自己求取什么,也学习作一个仆人的样式。
2. “眼中流泪”:表露出保罗对信徒的关心。
3. “忍耐坚毅”:虽然被犹太人多次逼迫,却没有放弃主交托他的使命。

这三个品质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信徒都应该有的,谦卑让我们不高抬自己;流泪让我们更懂得爱别人;忍耐使我们有胆量面对苦难和挑战。

在20:22-23,保罗从追述过去,转看眼前所面临的事,这也是引发他要在米利都向以弗所的长老告别的原因。保罗这次回耶路撒冷有两个特点:第一,保罗知道是神引导他前往耶路撒冷的,所以他必须顺服。第二,这是前路未明的一程(参罗15:30-32),保罗恳求罗马信徒为他祷告,求神保守他在耶路撒冷脱离危险,又叫教会乐意接受他带去的捐款。

按照这种说法,保罗预知他将会在耶路撒冷受苦!不过他的反应是积极的,他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参20:24)。保罗这种态度多次在他的书信中表达出来,他最看重的是走完他的路,忠心完成主托付他的使命,就是传扬神恩惠的福音。正因为这原因,他想到罗马去,甚至到西班牙去,把福音传给那里的人。

保罗知道以后再没机会和以弗所的长老会见面,遂向长老们表明自己的心迹(参20:25-35)。

保罗首先强调自己忠心职守,表示若有人失落,责任不在他身上(参20:26-27),保罗作为福音的使者,他已经毫无遗漏地传讲福音,于是他劝长老们“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留意教会的属灵景况。“全群”即“羊群”,引伸指教会。20:29继续用牧人的比喻提醒长老们要提防异端,以免有信徒受到引诱离开真理。保罗的警告很合时宜,因为以弗所教会后来果然面对凶猛的异端势力,有人自称是使徒,传讲歪曲的道理(参启2:1-7)。保罗除了把长老们交托在神的手中,还叫这群领袖们学习自己无私的奉献(参20:32-35)。保罗所说的是由衷之言,他牧养教会时,从来没有贪求任何金、银和衣服的报酬。在保罗生活的社会,金、银、衣服都是财富和地位的标记。保罗身为使徒,本来可以要求教会的供养,但是他宁可亲手作工维生,同时还助贫乏的信徒,以致不会成为事奉教会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