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袁择善

Loading Player...

1. 对帖撒罗尼迦城的介绍
帖撒罗尼迦建立在称为帖马(Therma),或帖米(Therme)的古代城市遗址上。后者名称的由来是出自它含有矿质的温泉(thermae),这一温泉到现在仍然存在于那个地方。这一个新兴的城市,大约是在主前315年左右,由马其顿王卡山德(Cassander)所建,他把一些邻近的城市与乡镇中的居民集中在一起,并把这各地方命名为帖撒罗尼迦;以向她的妻子,即马其顿王腓利二世之女,亚历山大大帝的姐妹表示敬意。
主要是由于它的周围环绕着富饶的平原,以及它优良的天然港口,使这个城市的范围与财富都能以迅速的增长。因此,当罗马人征服马其顿的时候,帖撒罗尼迦于繁荣中继续进展。它位于帖马湾的内湾,为伊格那提亚大道经由的地方。结果使帖撒罗尼迦成为阿底亚海与赫勒斯旁海峡(就是现在的鞑靼尼尔海峡之间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因此,帖撒罗尼迦被比喻为“位于罗马帝国的膝部”。在两次的罗马帝国内战期间,它选边都站在得胜的一面,这种忠诚所得的报酬,使这个城市获得了“自由城”的地位与特权,因此市民们享有召集自己议会与任命自己行政长官的权利。在保罗的那个时代,这城杂居着当地的希腊人,罗马的殖民者,东方人,与大量定居的犹太人。

2. 写作者及年代
2.1.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释经学者主张以保罗为这卷书的作者。他们认为后书紧接着前书(约主后50-51年),是保罗于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在哥林多写的。由于逼迫越来越厉害,又有人冒保罗之名写信(帖后2:2),帖撒罗尼迦信徒便认定末日很快会来到;所以,保罗在帖后写了很多关于末世的资料,是其他保罗书信没有的。这些学者又指出帖后很多地方都很口语化,似乎不是一般经过深思熟虑后写成的冒名作品应有的。
2.2. 总结:那些支持后书并非保罗所写这一结论的理由,不论个别地或累积地,其说服力都不大。不仅这样,早期教会对后书为保罗所写的立场毫无怀疑。不少释经者不约而同的认为,假设后书并非出自保罗的手笔,所引起的问题比较若是出自保罗手笔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因此,尽管传统的看法不是全无问题,此看法仍然比其他的看法较为可取。

3. 写作背景及目的
帖撒罗尼迦前书成书之时,“逼迫”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1:6,2:14及3:3-4)。根据这封后书,逼迫是越来越厉害了。这一点不足为奇,因为帖撒罗尼迦信徒既然承认相信耶稣是救赎的“王”,是他们的“主”,自然会跟外邦人有尖锐的冲突。当时的外邦人坚持只有一个王,就是罗马帝国的皇帝;那些拒绝承认他这个身分的人,便会因涉嫌谋反而受到严厉的迫害。
既然信徒相信逼迫是末世苦难的一部分,这封信提到的教会,有些信徒很可能认为“主的日子”已经(开始)临到,严厉逼迫是这个日子的一部分,现在已经实现了;所以,他们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2:2)。
这种错误的理解引起三个问题,保罗必须慎重处理:一、逼迫;二、末世之前发生的事;三、及教会中不肯作工的人。首先,保罗作为一个好牧者,在第一章便处理对收信人影响最大的“逼迫”问题。他们虽然确实身受逼迫,但保罗强调,无论如何,他们所受的逼迫是有正面价值的。受逼迫的人会因逼迫而有长进的机会(1:3),而逼迫更会使他们配得神将来的国(1:5、11)。
保罗将“主(耶稣)的日子”,即“末世”之前将要出现的人和事形容出来,包括那位“不法之人”。“主(耶稣)的日子”还没有来到,是因为神亲自的拦阻,神的旨意是要让福音传遍天下;既然这件是未成事实,逼迫未曾达到顶峰,“不法之人”仍未显现,所以,主的日子不可能已经(开始)临到。然而,因为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2:7),保罗认为神不会再长期阻拦这个日子的降临。
有些帖撒罗尼迦信徒争辩说,如果主的日子已经(开始)临到,每天努力工作便没有意思了。他们游手好闲“专管闲事”,或者甚至企图说服其他的人接受他们的见解。保罗以主耶稣及他自己的权威,全力驳斥这种思想。不过,虽然这些游手好闲的人犯了错误,但教会仍要待他们如主内的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