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扎根基督,向上成长,这里是《成主学堂》,我是张凡。目前我们正在一起学习的课程是“圣经辅导”。在上一课中,我们频繁使用了一个词汇“面质”或“指责”,这是我们在圣经辅导中所定义的“说”的部分,圣经使用指责这类词汇把真理带到需要改变的地方。当我们想到指责时,我们想到的是无情的言语、涨红的脸、最后通牒和威胁,我们不会想到它会是一种耐心和委身于爱的行为。所以,思想“指责”的圣经模式是什么样式是很重要的,它是个人服侍中说的成分,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用爱心说诚实话”。上一次课程中我们了解用爱心说诚实话的目标,今天我们会继续来学习用爱心说诚实话的过程或者步骤。
理解面质过程的步骤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把经文里改变的清单读给人听,或把我们对他们的看法告诉他们,我们也要帮助人们明白哪里出错,并带领他们悔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将思考面质过程中的四个步骤。
1. 思考
要问你自己的问题是:这个人需要看见什么(关于他自己、神、别人、生命、真理、改变)是他现在所未看见的,而我如何帮助他看见呢?单单这些问题就可以重新定位我们的面质,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指出别人种种的过错,而是帮助他们看清楚自己。常常当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他们都不在那里面!他们重点放在处境的困难和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不会将自己的想法、欲望、选择和行动包含在内,或者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包装过的,改良过的,甚至是披着一件所谓的“属灵外衣”。当我们对苦难的真实性和被得罪敏感时,我们的目标是要鼓励人们以圣经的眼光来看看自己的行为并检视自己的心。
这个第一个步骤是呼召我们放弃我们的计划,而接受主的计划。我们不应该把自己一直想说的每一件事情都倒在对方身上,也不应该只是向人列举我们的意见;所有我们说的内容和说的方式都必须以敬虔的改变作为目标。否则,我们就等于舍弃了自己的身分和呼召了。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受辅导者看见神要他们看见的事情。
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问题专注于人们正在面临的处境,他们的反应是很重要的。你要他们看见环境并未迫使他们做他们所做的事情;你要理解他们世界里的细节,以便于对他们说诚实话。只因为你认识或者了解一个人,那并不表示你完全明白他所有的挣扎。如果你做了假设,那你就是以自己的经验来填补你认识的差距,而非以他的经验来认识他。
对于所发生的事情,你的想法和感觉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处境中转移,而要求他们省察他们的心。这会提醒他们:我们的内心总是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在互动,我们永远不会只是受害者,也是持续不断的解读者。我们的诠释总是在我们行动之先,也塑造了我们的行动。强烈的情感也会左右我们的行为。
你做了什么反应?
这个问题是紧接着上面一个问题而来,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我们内心对处境的反应所决定的,当你把前两个问题连接在一起时,你就能帮助人看见他们对环境的解读和他们的反应之间的关联性。持续性的改变在于看见这一个关联,若无法承认,人就会回到推卸责任中去。当我们顺着这样的次序来问问题的时候,我们试图是要攻破人心防御的坚固营垒,我们要暴露这些自我脱罪的借口、辩解和自我赎罪的谎言,帮助人们看清自己的行为更多是显出他们的内心,胜过显出他们处境的艰难。但在他们的内心,他们仍然相信最需要改变的是在他们以外的人或者环境。然而外在的改变将会是暂时的,因为不是扎根于内心的改变。
你为什么那么做?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藉着这个问题,我们是在教导说人心总是在服侍某些东西。在马太福音第六章,基督使用财宝的比喻来表达人心的崇拜导向。我们的行为总是表达出这些内心的动机或者偶像。这两个问题,是把行为与内心思想以及动机连接在一起。合乎圣经的个人服侍总是移向荣耀和崇拜的问题,在所有个人服侍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你为谁的荣耀而活?”
结果是什么?
我们需要帮助人们省察他们生命中的果子,并看清他们所收成的果子与他们内心的思想和动机的关联性。栽种在人心里的种子会在人生命中长出某种的果子,而我们会习惯于否认我们自己的“果子”。这个“思考”的过程不仅是来看清他们的行为,也看清行为背后的“崇拜体系”。这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仓促走过去。
2. 认罪
如果人们已经透过圣经来观察自己,他们就能够辨识出内心和行为上的罪,这些罪都需要在神面前承认的。问题是要罪人认罪是很困难的,我们都有办法为自己开脱;当真理之光光照我们的时候,我们本能地否认、篡改历史、为自己辩解、指控、怪罪、防御、争辩、将事情合理化或隐瞒。但是认罪在改变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认罪是当人们终于承认自己内心是什么,并且为自己所做的负起责任的时刻。认罪提醒人们他们的内心和生命是属乎主,错位的崇拜是有罪的原因。真正的认罪是从崇拜神的心涌流而出,并会导致更深、更全然地敬拜神。作为基督的使者,我们应该带领他们祷告,向神承认自己的罪,并寻求神的赦免和帮助。要这么做我们就必须先对付自己的心,如我们所看见的,我们会受到我们所服侍的人罪的影响。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也是罪人,我们的反应并不总是反射出基督的品德。除非我们是诚实的,而且为自己的罪悔改,否则我们就不能叫别人离开他的罪;相反的,我们还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恶性循环的一部分。神会使人认罪、带领他们悔改、赦免他们、吸引他们重新与祂亲密相交,但我们并不总是被这些事实所激励;我们有时会像约拿一样,他在尼尼微悔改之后变得很生气。基本上约拿是在说:“这就是我不愿去尼尼微的原因,我知道你会赦免那里的人!他们不值得你的赦免,他们活该得到你的审判!现在他们竟然安然无恙,无罪释放!”我们不是没有人这么想过。通常最需要我们服侍的人往往是最难服侍的人,在那些时候,我们很容易拦阻神带领他们由衷悔改的计划,而非成为计划的一部分。当我们要人认罪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要承认我们自己心里的罪。
3. 委身
这里可能要问的问题包括:神特别呼召这个人在哪里要有彻底新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不要软化神对人心和生活具体委身的呼召,人们的委身应该是向神的,而非只是达成横向面较舒适、较好的生活的交易为目的。即使他们的状况依旧,神仍是配得他们的敬拜的。如果你所承认的罪是得罪神的,也要同时对神做出委身。如果那人一直是为了自己荣耀而活,就必须要有植根于对神荣耀的热情的新生活样式,及为祂而活的决心。合乎圣经的委身是比得知对我有害的事,并做一些事使之更好要深刻。“它对我有什么好处”的委身在本质上是偶像崇拜的新模式。在旧约和新约中,神拒绝这种表面上的委身,得不到我们的心,祂是不会满足的。
4. 改变
我们很容易认为因着人们获得洞察力并做出新的委身,改变就因此发生,这会诱使我们过早停止面质的过程,但直到改变真的发生之前,改变尚未发生!改变才是面质的目标。获得洞察和委身只是朝向崇拜神的生活的几步,我们必须帮助人们把洞察和委身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如果委身是专注于什么,那么改变就是专注于如何。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话语是面质中改变的器皿,我们就需要有方向感。思考:神要这个人看见什么?认罪:神要这个人承认哪些罪?委身:神呼召这个人要有什么新的生活样式?改变:这些新的委身应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如何以合乎圣经的方式面质
就像个人服侍的所有其他层面,面质不只必须受圣经目标所塑造,还需要受圣经方法所塑造。我们需要经常从圣经里搜寻,所显明的服侍神学理论和服侍方法论。例如,当保罗教导教会肢体彼此间服侍时,他说:“用爱心说诚实话。”这两个是同等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是同等重要的。不在爱里说出的真理就不再是真理,因为它已经被人的计划和方法所扭曲;不受真理引导的爱不再是爱,因为它与神的想法背离。我们一旦明白面质的目标和过程的步骤,我们就能问圣经呼召我们如何彼此面质。值得再度说明的,我们不是在宣读一种提出警告的面质模式,在其中,接受者保持沉默,而面质者例举一张过犯的清单。圣经里最常见的面质是互动样式的,面质者站在那人的身边,帮助他看见、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出答案,然后呼召那人反应,其中有更多的对话结构。
圣经中一个互动式面质的例子在撒母耳记下12:1-7。拿单被呼召要大卫王面对其谋杀和奸淫,但他并没有突然闯入大卫王宝座面前宣读一系列的控诉罪名;拿单的目标是要帮助大卫看清他所做的并引导他悔改,所以他面质大卫的方法与我们平时所做的看来很不一样,拿单的方式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这位先知的智慧服侍呈现圣经面质的美好榜样。
说诚实话的原则是以互动为开始。这包含以下几点:
双向沟通:必须请被面质的人说话,因为这是唯一的方法得知他是否明白你所指明的事,他是否承认需要认的罪,以及他是否委身于新的生活样式。
使用隐喻:隐喻就是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个较不熟悉的观念。神使用广泛的隐喻来帮助我们看见和认识祂,像盘石、太阳、避难所、门、光的隐喻,教导我们神是稳固可靠的。在面质中,我们要在这个人生命中找到可以举例说明的真理,或显明他需要看到的罪。所以我们需要提问:“对于这个人的背景、工作、兴趣和经历,我知道有什么可以供我使用的隐喻吗?这隐喻可能只是一个比较,或者是一个引申的故事。
自我面质的表述:在这里,你要鼓励这个人把你的例子与他自己的生活做连接,但不要替他做连接!他的心需要拥抱神向他所显示的,而且要没有压力的预备好认罪悔改并远离罪恶。
总结:你要停下来,然后要求对方做具体的委身。把圣经的一般性原则,以一种具体的方式应用在这个特定的人身上,如此向他传达圣经原则,以致他离开时,不仅有清楚的认罪意识,同时也有清楚的呼召感。
当我们身边环绕那些爱我们至深以致愿意面质我们的人,他们不愿意任凭我们迷失、眼瞎、困惑、叛逆、漂流,这是甜美的恩典;当神差派人来帮助我们看见罪并悔改,那是神圣约信实的记号。当我们太忙而看不到周围的需要,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们已经被呼召来参与宇宙中最重要的活动,神正在将那些叛逆、自我中心的人带来,即使他们仍在这个堕落世界里受苦。为了这个目标,神也呼召我们去呼召罪人悔改,体现祂的同在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