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导论

扎根基督,向上成长,这里是《成主学堂》,我是张凡。目前我们正在一起学习的课程是“圣经辅导”。今天我们来到这个课程的第6讲,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彰显基督的爱和救赎。我认为教会就像是一个医院,里面充满着处在不同阶段、正在对付罪恶疾病的人。教会里充满的是尚未完全被塑造成耶稣形象的人,教会里充满了走迷路的人,甚至有些还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把他们每天的问题与基督的转变恩典做出联结。每一间教会,当你深入其中的时候,你都会看到挣扎的夫妻、缺乏耐心的父母、被诱惑试探的孩子、对不完美友谊关系的失望。教会不是神学教室,而是一个信靠、认罪、悔改、和好、饶恕和成圣的基地。在教会里,有瑕疵的人信靠基督,聚在一起为要更好地认识耶稣和爱耶稣,并且照着耶稣的命令去爱别人。教会可能混乱、低效率,但那是神所许可的巧妙混乱,是神彻底改变人心和生命的所在。

基础的爱

转变人的事工的基础,并不仅仅是纯正的神学教义,还需要爱。没有爱,我们的神学就是没有浆的船。爱驱使神差派并且牺牲祂的爱子,爱使主耶稣服在这个世界之下,并且忍受十字架的苦难,爱导致祂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神的爱不会停止,直到祂所有的儿女都在祂荣耀的宝座旁。每个罪人的盼望并非基于神学的答案,而是基于基督为祂百姓的爱。没有这份爱,我们个人没有盼望,人际关系没有盼望,永生也没有盼望。这份爱并不是用绷带去掩盖和对付扩散的癌症,这爱是有果效和坚韧的。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我们的心和黑暗堕落的世界的任何盼望,都在主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爱里找到。在罗马书8:31-39,保罗这样说:“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保罗说:“你们是基督之爱的领受者,没有什么能把你与神的爱分开。”这爱提供盼望给任何愿意认罪,并且大声呼求改变的人。这也是我们常常被卡住的地方,我们想要不用付出爱的服事,我们不愿付出很多、不愿牺牲个人的便利去服事人,宁可把真理的手榴弹丢进人们的生命里,也不愿意为了他们放下我们的生命。听听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里所说的:“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基督的爱不仅是个人盼望的基础,而且我们把基督的爱体现出来也是我们为基督有效地服事别人的唯一盼望。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一点。如果不愿意舍己,我们就不能成为基督赐生命之工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在路加福音14:26-27,主耶稣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基督并不是要我们去恨自己的朋友亲人,但是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人是你个人的挫折之源?你有多频繁地陷入压力并且做不尊崇基督或者不体现基督品格的事?多少次你视别人为服事的障碍而不是服事的对象?你放弃了谁?我们已经被基督所爱,并被呼召去体现基督舍己的爱。无论神把你放在哪里,你都应该让人们在你身上看到那种爱。

救赎性关系

当我们忘记体现基督爱的呼召时,我们就会把人际关系当作是自己的,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期待会被我们的舒适、安逸和快乐所左右。当人们妨碍我们时,我们会恼火,我们的怒气多半是因为我们想要占有这个关系为自己所用。但是,人不属于我们,他们是属于神的。关系不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恰恰相反,罪人之间的关系是混乱的、艰难的、令人疲惫的,也是彼此苛求的。但在关系中,当神被敬拜而我们的心被改变时,关系就被设计要彰显神的荣耀和造就我们的益处。当我们已经认罪和悔改,我们就预备好问这个问题:我们的关系在基督所要做的工作里能扮演什么角色?如果神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不是只为个人快乐的奢侈品,那么神对关系的计划是什么?这个问题把我们带到个人事工里“爱”的功用之上。神对我们的关系就是爱和救赎,神要我们的关系反映出这些品质,这就意味着至少三个含义:神对我们的关系有一个比个人快乐更高的目标;神要我们的关系是神在我们里面,并且透过我们,关系是改变之工的背景;我们需要建立能激励这一改变的关系。

我们能借着思考基督在我们生命中做工的方式来明白这一点。圣经用三个词描述神的工作:称义、收纳为神的儿女,和成圣。称义与收纳为儿女解释了我们如何进入与神的关系里。在因信称义里,基于基督完美无瑕的生命、死和复活,神宣告我们是义的。在称义里,是基督的义被归算到我们的账上,除去使我与神隔绝的罪,并且将基督的义赐给了我,使我被神接纳、使我与神建立关系。收纳、收养也包括我与神的关系。神不仅称我为义,神也收纳我为儿子(儿女),神欢迎我进入祂的家庭,神使我拥有一个儿子所有的一切权利与恩惠。称义和收养赐给我一个与神完整的关系。称义和收养的结果是什么?我就不是罪人了吗?如果是说我跟神的关系,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耶稣的救恩不再需要加添什么,我们不需要做任何其他事情来保证神的接纳是安全的。神的接纳是完全的!但是如果这个问题是在问我为人的个人光景,我会说“不”。我仍是个罪人,我每天与罪争战,在我的里面发生的改变还不够彻底,我还没有成为神计划要我成为的人,也没有做神计划要我做的事。个人生命的转变之工和收养还不同,称义和收养是事件,而个人的转变则是一个过程,一个成圣的过程。神并不是因为我不错而称我为义及收纳我为儿女,恰恰相反,神是因为我不好才这么做。祂知道只有当我活在与神的个人关系里,持久的生命改变才会发生。在神崇高而巨大的爱里,只有那些经由称义和收养而与神建立关系的人,才会经历成圣和改变的过程。没有关系,就没有个人的改变。我们与神的关系是我们得救的开始,不是结束;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我们现在是半成品,而不是成品。

作为基督的使者,我们也应该与别人建立爱、恩典与信任的关系。就像神透过基督与我们建立关系,我们与别人建立的关系也为神继续在人生命中做工而预备了环境。这里有三个实践性原则:神的救恩活动总是发生在关系里;神改变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吸引我们进入与祂的关系;我们的人际关系对于神在我们、以及在他人身上正在完成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关系不是属于我们的,它们是属乎主的,并且是圣洁的。神用关系来为自己预备一群子民。神每一天都给我们机会去服事忧虑、忿怒、沮丧、挫败、困惑、盲目的人们,这就是神做工的方法,神也呼召祂的孩子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对关系归正后的看法必须改变我们回应人的方式。有关对婚姻失望的紧张讨论,不只是夫妻之间一个痛苦的对话,也是神在做工,将他们的心显露出来,神用他们的关系在改变对方。如果夫妻记住这点,他们就会以一种与平常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彼此。但如果他们的目标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任何一方都会说,“我要我的配偶看到我有多不快乐,而他就会更努力地使我快乐。”如果他们都以此为目标,他们的对话就会变成战争。他们可能都宣称爱对方,但是在他们内心私欲的层面上,他们都只是想从这关系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但如果这对话发生在两个想要成为神改变之工的一部分之人的身上,从他们的态度开始,情况就会有戏剧性的改变。当他们只从横向去看对方时,就会泄气、无望、或者冷嘲热讽,因为他们已经做了所有可能改变对方的努力,但没有一个努力管用。但如果他们意识到神带着救恩的理由在他们的关系中时,他们就有盼望的理由。他们走到了自己的尽头,但是救赎主在祂的大能和荣耀中是积极主动的。神已经在改变他们,并且神会继续改变。

从新的角度也会改变这对夫妻的立场。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想法互相攻击时,他们相争要保证他们的一生占上风。但是配偶是你的敌人吗?不是的,丈夫和妻子是站在同一边的战友,他们敌人是谁?撒旦、老我、世界。他们不需要竞争,也不需要任何一方非赢不可,他们的关系是为了成就神的计划,他们也能为了神而放下自己的计划。听起来很不真实,是吗?我们已经离神对人际关系的心意太远了,以至于我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回到神的蓝图中。但是如果你研读新约圣经对人际关系的描述时,你就会看到类似的模型。例如,父母和儿女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为了什么目标?上最好的大学?有教养?理想的工作?美好的婚姻?子承父业?都不是,在以弗所书6章,保罗要父母们“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父母要成为神转变儿女人心的一部分,帮助孩子从一个自我中心的罪人变成一个爱神超过爱一切的人。保罗所设立的父母角色模型是救恩性的,如果父母忘记这一点,就会妨碍神的工作。在所有的关系上都是这样:神的目标是比情绪或者处境的改变还要深远的改变,神要祂的儿女有祂的样式,神要始终如一地掌管人的思想和动机,使人把自我身份扎根在基督里面,而不是在个人的成就或是别人的接纳这一干旱土壤里。